太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初一,天晴。
王府之內,永安門外,大批的官員聚集在此。
今日大朝會,將會在永安殿舉行,所以官員們都在永安門外等候。
隨著宮門內傳來三聲鼓響,文武官員立刻停止閒聊,隨即各自按照次序站好。
沒一會兒,典儀正馬寶昆從宮門走出,站在臺階上俯視下方,朗聲道:“升朝!”
不得不說,雍王府僭越之處已是越來越多,如此升朝已是帝王之儀。
偏偏所有人,對此都不以為意。
因為趙延洵用事實證明,自己就是上天選中的人,他即使稱帝也具極高的合法性。
天子天子,為上天之子。
趙延洵可以證明自己是上天之子,京城的皇帝可以嗎?
當然了,這些現在沒有人會多想,元陽和京城隔得實在太遠。
隨著馬寶昆一聲高呼,官員們排著佇列,整整齊齊進入永安門,前方就是高聳在臺基上的永安殿。
大殿外的丹陛兩側,是裝備精良的殿前衛士兵,此刻他們全都挎刀肅穆而立。
在最新一輪招兵中,殿前衛也得到了擴編,如今總數已達到了一百多號。
林大貴和張猛各領五十來人,手下五名小旗官,但二人仍稱總旗。
此刻林大貴和張猛,就挎著站在永安殿外,目光如炬掃視著入殿官員。
高大的宮殿,殺氣騰騰的侍衛,僅這兩樣就給文武官員們極大威壓。
官員們低著頭,很快進了大殿之內,分位東西各自站著。
大殿兩側,此番安置了女樂,,顯然一會兒還要奏樂。
這也是參照皇宮的設定,每逢大朝會和其他重要時節,皇極殿內都會
此刻大殿上首王座空著,顯然趙延洵還未到場。
文武官員一片肅穆,所有人不發一,等候著趙延洵的出場。
幾分鐘後,當聽到大殿後面傳來的腳步聲,官員們頓時緊張起來。
趙延洵身著團龍袍,頭戴翼善冠,徐徐走上了王座。
待他落座之後,只聽霍安高聲道:“升朝!”
“臣等叩見殿下!”
“諸卿免禮!”
一眾官員這才站起身來,排好班列等待著趙延洵講話。
“諸卿,太安二十四年,就只剩一個月就要跨過去了……”
“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我們遭遇了很多危險和困難,但最終我們還是共渡了難關!”
說到這裡,下面官員已在回想一年來發生的事,作為這段艱難日子的經歷者,他們深刻體會到這一年來的不易。
一年來的變故,比他們一輩子遭遇的加起來還要多。
可謂是乾坤倒懸,生靈塗炭……
好在,有王府在,有雍王殿下在。
“在這極不平凡的一年裡,我們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期間湧現了不少楷模!”
“本王一貫賞罰分明,有功者必重傷嘉其功,以勉後來之人!”
隨即趙延洵目光掃向霍安,說道:“宣詔吧!”
只見霍安從一旁小太監手捧托盤中,拿起了一份寫好的詔書。
“大王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