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祝家女化蝶飛20
祝英臺被月月這麼一問, 一時沒了言語:“我、我能怎麼辦,離家前我已答應了爹爹,絕對不能暴露女兒身。如今我學業未成, 如何能向梁兄言明真身”
她說得這般認真,令本來只是調侃她的月月不由一愣:“你這麼多離經叛道的事都做了,居然還遵守這個”
祝英臺呆住:“爹爹不是說, 只有我答應他要求的三件事,才應允我來尼山書院求學的嗎”
“是哦。”月月極目遠眺,決心不帶壞小孩子啦。
祝英臺揉了揉衣擺,扮作男子兩年,她難得露出一些小女兒的嬌態:“梁兄、梁兄他是在太笨了!我若不提點一下他,他怕是永遠也想不到和我有除了兄弟之情外的別的感情。”
祝公遠有十個孩子,祝英臺和兄長的關繫有好有壞,她根本不缺和兄弟相處的機會,她要的早已不是結義兄長梁山伯,是可以與她長長久久、相伴到老的梁山伯。
月月提出記錄正在點的這一香的情況,隨口問道:“那你提了把你‘妹妹’許配給他後, 梁山伯是什麼反應”
祝英臺眉頭輕皺:“梁兄他、他說他得想想。”
“為什麼”月月抬頭看她, “他需要想什麼”
被心上人拒絕的祝英臺回憶起這件事,心情也好不到哪裡去:“梁兄說他和我‘妹妹’並不相識, 我怎能因為和他關繫好,就不經父母應允,把她許配給她呢還說我倆家世有差,我妹妹值得更好的男子相配, 讓我不要亂點鴛鴦譜。”
“梁山伯考慮得很對啊, ”月月擱下筆,認真道“他的所有顧慮算是站在你‘妹妹’的角度, 為她考慮。他若是欣然應允,也不值得你如此喜歡了。”
祝英臺被她說得兩頰通紅,羞惱道:“誰喜歡他那個榆木腦袋啦!”
謝玄投軍不久,桓溫的弟弟桓豁率兵大敗燕國大將慕容塵,桓溫的威勢更勝從前,在朝堂上佔據了更多的話語權。
其他世家豈能讓桓氏一家獨大於是他們便聯合上書新上任的皇帝司馬丕,請他另選他人主持北伐之事。
經過再三斟酌,司馬丕最終選定了王坦之作為新一任北伐將領。
王坦之雖然姓王,但他出身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並不相幹。甚至因為他的父親王述和王羲之早年有矛盾,兩個王氏的關系並不算親近。
但這麼一些小摩擦並不影響出身琅琊王氏的姻親祝氏的祝英民加入王坦之的北伐隊伍。
祝英民騎在馬上,跟隨新成立的北伐大軍趕往東晉新拿下不久的許昌城。
這支在他記憶中本不存於歷史的軍隊究竟命運為何,其實祝英民也不知道。
但是他重活這一世本就不是為了依循歷史軌跡,這個時代的變化早在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已經註定!
如今的中原地帶,正是東晉與燕國的戰場,經經過多次拉鋸,由王坦之帶領的東晉軍最終守住了許昌城。
祝英民透過多次的徵戰,展現了他非凡的軍事才能,他同時又擁有著琅琊王氏在背後鼎力支援,很快便在軍中嶄露頭角,從無名小卒到升到千夫長之位。
雖說他的官職目前只是千夫長,但他實際統率的兵卒卻不止千人。由於他年紀尚輕,自然有人對他爬得如此之快不滿,但是在他日益增長的戰功面前,這些人當著他的面,連吱聲都不敢。
待到祝英臺結束於尼山書院三年的學習時,祝英民已在短短一年時間內成為軍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他和謝玄兩人一個在王坦之軍、一個在桓溫軍,堪稱東晉的兩顆戰星,遙相呼應,熠熠生輝。
北伐形勢正是一片大好之時,原本支援王坦之的一幹世家卻紛紛撤回了支援的雙手。明明聲勢正好,卻不再提及北伐之事,連祝英民的頂頭上司王坦之似乎也對北伐之事興致缺缺。
祝英民對此並不覺得意外,畢竟他們這只北伐隊伍,本就是除了桓氏以外的世家們拉起來分薄桓溫軍權的隊伍。
能做到現在這個地步,早已超出了這群人的想象。
畢竟從北方遷至的南方的世家大族現如今早已在南方紮下根,又得皇族司馬氏看中,並不想花費力氣收拾被異族收割殆盡的北方領土,帶領家族重歸已經變得貧瘠的老家。
來自北方的世家是如此想法,本就居住在江南一代的世家對北伐更是沒什麼興趣。
如今東晉偏安於南方,建都於建康,使得江南成了政治中心,這對於他們江南士族十分有益。
若是收複北方領土,因循舊例,都城必得遷回西晉舊都洛陽,那他們豈不因地理原因,被動遠離了政治中心
朝野上下都沒有多少人支援北伐,王坦之軍的北伐腳步便慢了下來。
王坦之本是文官,而非武將,他更希望自己站在朝堂之上,而不是整日奔波於馬上。
幾番運作之後,他便率領大軍班師回朝,只留下祝英民帶領一萬大軍駐守許昌。
祝英民站在城牆上,看著大軍南去的背影,嘆道:“天將與之,豈能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