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秦始皇嬴政起身,眾多的歷史人物紛紛從坐席之上立起,安靜地避席立到一邊。等他說完趙高回禮結束,這才齊齊地躬下了身子,雙手手心向內疊起,一起說道:
“弘毅先生,臣等敬勞於君!”
這些人之中,無論是和趙高頗有過節且桀驁不馴的白起,還是和趙高很有淵源且溫恭有禮的王翦,行禮的姿勢全都是標準無比。畢竟無論他們此時是真心還是假意,也無論他們放出去是怎樣的絕世凶神讓人聞風而喪膽,在大帝秦始皇面前,都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
祖龍之威,足以讓將他們所有的規則理解全數包容其中。
“分羹!”
等趙高和群臣三次禮節性的對拜結束,將面容重新掩在十二重冕旒之後的秦始皇低低地吐出了兩個字音。旁邊隨侍的宮人便立即將其放大,聲音雖也渾厚雄壯卻未免有了一點尖利夾雜其中,顯然是一名宦官。
能夠站到這個位置上的,想必就只有後來位居丞相,在二世胡亥面前指鹿為馬的歷史人物趙高了。
坐在客卿位置上,在劇情世界化名為“孟士”的趙高,免不了對這個歷史上著名的同名人物好好地去審視一番。
按說歷史人物趙高此時的官職倒也不算太低,“中車府令”雖然只是九卿之一太僕的屬官,他卻兼了“行符璽令事”,嚴格上說始皇帝所有的政令都必須經過他這一道程式才能夠順利發出。他又捨得下身體入宮隨侍在天子左右,算得上是跟雲從龍,威勢權力也是不容小覷。
李斯身為帝國第一丞相,在秦帝國屬於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存在,在規則上無疑和這個將他滿門抄斬誅滅三族的仇敵不共戴天,卻竟也實在奈何他不得,這才勉強以此為條件,答應了為趙高而引薦。
原因無他,歷史人物的趙高,在歷史記載中因為惡名而多語焉不詳,但在個人的實際能力上,卻並不遜色與他太多。
“中車府令”這個官職雖然品秩不過六百石,不要說和百官之長俸祿“萬石”的丞相相比,就是比之當初弄臣身份的東方朔“太中大夫”還差上幾個層次。可是有些時候官職並不能光看等級,位置也很重要。這雖然勉強只能算得上一個中層的官吏,卻是個再重要不過的職位。
中車府是皇帝車馬的直接侍從,負責著每一次皇帝的出行,而中車府令,就是直接為皇帝駕御的那個人,不但是皇帝的專職車伕,還負責著皇帝防護安全中的最後一道。
中車府令,就是介於史詩和傳奇之間的兵種——獨特的秦宮禁衛軍中車府衛的唯一統帥。
整個秦國,攏共就只有八百名中車府衛——每一名中車府衛,在條件苛刻到極致的情況下被挑選出來之後,還至少要經過十年以上的專門訓練,才能夠有機會進入這個團隊之中。
這些人,每一個身高都在七尺五寸以上,步履矯健,能夠追逐奔馬;身手靈活,能夠上下馳車;車技熟練,能夠駕車前後左右周旋;身強力壯,能夠在車上掌控旌旗;武藝高強,能夠引八石強弩,在馳騁中前後左右開弓。中車府,聚集的是秦帝國車御的精華,是整個春秋戰國時期戰車傳承最後也是最燦爛的一道餘暉。
用劇情世界中通俗點的話說,就是這些人體質屬性極高,敏捷屬性驚人,力量屬性超人,智力屬性喜人。他們掌握各種技能,懂得各種戰陣配合,可馳援可防守,可遠攻可近戰,可群毆也能單挑,能衝鋒也能輔助——一句話,怎麼打的結果反正都是我打你,賴得不要不要的。
歷史人物趙高身份的重要,這就可見一斑。
更何況,趙高除了武力一流,文治能力也不弱!
他擅長書法,大秦之中僅次於李斯;精通文字小學,是秦帝國文字改革的主將,主編了官方教育的課本;法律造詣極高,是家學淵源的法律名家;洞悉人心,善於籠絡各種人物為己所用。便是秦始皇,晚年時也把少子胡亥的教育放在他手上,受寵的地位不容置疑。
旗鼓相當之下,李斯和趙高,這就是宿命的冤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