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鎮柑橘的改革,以前所有人都覺得這是一條死路。
因為新月鎮不同於其他任何鄉鎮,新月鎮本來就是柑橘大鎮,老百姓已經家家戶戶都栽種了老品種柑橘,在這種情況下,要更新品種談何容易?
像高山鎮和三合鄉,他們是後起之秀,老百姓以前沒有種植柑橘,他們都是新栽種新品種,擁有後發優勢,所以他們一旦大規模的栽種發力,相比起來新月鎮就肯定不佔上風。
基層之風即使攀比,搞柑橘的鄉鎮互相之間就要攀比產值,就要攀比老百姓人均收入,實際上,對基層幹部的考核,這些攀比的資料就是硬指標。
新月鎮在這些方面佔不了優勢,這怎麼能行呢?所以要改革,必須改革,但是怎麼改呢?
以前沒有辦法,唐俊來了之後提出了一系列的辦法,提出了要在柑橘周邊產業下功夫,要在柑橘深加工方面下功夫,應該說這和劉向的搞柑橘交易市場是一脈相承的。
柑橘品種不好改革,那就從營銷上面發力,把柑橘節搞成新月鎮的柑橘節,這是一個思路。
唐俊最好的一個思路,還是他建議陳彪搞一塊柑橘標準化的果園,老品種的柑橘,用現在的果樹栽培技術努力栽培,利用新月鎮日照時間長,氣候適宜,晝夜溫差大的優勢,把柑橘品種抬上去。
陳彪就是搞這個研究的,是這個專業的,現在雖然從政了,但是他到了新月鎮以後,就和省農科所的聯絡很緊密,幾乎每個月都有農科所的教授過來。
唐俊讓陳彪給黨委班子上了一堂課,鎮黨委手機陳希全也參加了,陳彪講:
“我們新月鎮十方村的南坡,這裡是我們全鎮最好的一片柑橘地!首先,這裡土壤是沙土地PH值是9。最符合柑橘生長。
另外,柑橘種植最好的肥料是花生麩,花生麩能改善土壤的環境,能夠促進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分解,我們今年要搞標準果園,就搞南坡,這裡一百畝,我們鄉里和老百姓簽訂供銷協議,到時候配合十方村一起,把這個柑橘品牌打出去……”
陳彪講課搞得很專業,他講了至少十多種新型栽培技術,唐俊當即表態,道:
“陳鎮長這一說,讓我對搞這個標準果園有更大的信心了!我們老品種能不能發新枝,就要看我們新的栽培技術,配合我們天時地利人和,能不能搞出效果來!
如果這一次我們的實驗果園能夠成功,配合我們今年的柑橘節,我們就可以直接把新月柑橘一炮打響!
全國柑橘看雍平,雍平柑橘看新月!我們搞改革改革第一個方向,我就把這個方向說成是要讓老樹發新芽!”
唐俊的講話一錘定音,擲地有聲!而這話說出來,剛好是三月,一年之計在於春,這個世界真是柑橘培育施肥的季節。
唐俊的這一番表態,立馬得到了陳希全的支援!接著鄉里就出面在十方村南坡掛了柑橘示範園的牌子,和當地老百姓談了合作社協議,這一塊柑橘鎮政府以不低於兩元一斤的價格收購。
本來唐俊原計劃桔園只搞四十畝,結果陳彪建議搞一百畝,所以這個一百畝的計劃就這麼敲定了。
……
十方村。這裡是個出怪人的地方,十方村支部書記黃成中就是個怪人,他混子出身,後來改邪歸正加入了組織,還成了十方村被老百姓擁護的支部書記。
但是這個人身上還是市井氣十足,還是江湖人的做派。
但是十方村也有信仰堅定的人,這個人就是十方村號稱第一個大學生周少華。
周少華已經四十多歲了,90年代的大學生,他一直在外面打工,後來新月鎮搞改革,準備改變柑橘單一品種的狀況,要搞水產養殖,他就是在那個時候回來的。
後來,水產養殖的專案接連失敗, ZF這一邊放棄之後,老百姓也如鳥獸散,很多老百姓還因此虧了錢,曾經鬧了一些事情出來。
但是其他的都偃旗息鼓了,周少華一直在堅持,他在十方村搞起了魚苗場,主要搞四大家魚的魚苗,反正生意沒有見過多火爆,但是艱難的活下來了。
唐俊到十方村第二次就和周少華聊天,兩人後來頻繁接觸,周少華跟唐俊講,說他非常想承包十方村的中心水庫。
唐俊便找到了黃成中,提到了這件事情,黃成中出面,協調各種關係,最後老百姓同意讓周少華承包,但是需要周少華一次支付一次性二十年的承包費用。
中心水庫其實就是一個水泡子,只是面積比較大,可能有個幾十畝的面積,周少華跟唐俊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