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場熱鬧,當真沒有白看。
“那輛囚車上關押的,是太孫殿下抓回來的倭寇嗎?看著好像也不是很兇啊!”
“一定就是了。你別看他現在這般老實,垂頭喪氣,那是被太孫殿下抓了,要不然可兇殘了,殺人如麻,噬血如命,比惡魔更惡。”
“你們瞎說些什麼呢?我咋看著像是大理寺的黃大人啊?”
“你沒看錯,他就是大理寺卿黃子澄。”
“哇,他為何成了囚犯,被戴枷示眾啊。”
“不知道犯了什麼罪。聽說太孫殿下一回來,還未進城,就下令將黃子澄抓了。”
“人不可貌相,我看這黃子澄一定是勾結倭寇,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太孫殿下才會拿人。”
“那還用說嗎?聽說這傢伙還曾經高中探花,想不到竟是一名惡賊!”
“讀了那麼多聖賢書,卻不知道好好當一個忠臣,書都讀到狗肚子裡面去了嗎?”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朝中的大臣,哪個不是讀了很多書的,可奸佞之輩,貪樁枉法者,又何曾少過?”
“呸!我看著這道貌岸然的傢伙,就氣不打一處來,恨不能剝其皮,噬其骨。”
“誰還不是呢?這種人,就該千刀萬剮。”
……
百姓們用惡恨恨的眼神,盯著黃子澄。
若不是今日是大軍凱旋迴朝的日子,不好向囚車砸東西,吐口水,只怕唾沫星子,都得將他淹死。
黃子澄素來自認清高,何曾受過如此大辱?
此際只恨不得將頭埋進土裡。
可偏偏戴著枷鎖,連低頭都只能低下去一點點。
身後,步行進城的功臣勳貴,文武百官,看著前方的囚車,不少人都在暗暗思索。
太孫殿下出城時斬李景隆,回城又抓黃子澄。
無論是武將勳貴,還是文官清流,皆不放在眼中,他到底想做什麼呢?
黃子澄又究竟犯了什麼罪呢?
他被捕之後,會牽連到多少人呢?
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各人有各人的算計。
心思反而都不在今日的凱旋大典上。
行至一半,已經到了人群聚集最多的地方。
車馬卻忽然停了下來。
前方一名黑衣僧人,攔住了前進的方向。
僧人黑衣肅穆,寶相莊嚴,眼呈三角,形若病虎。
圍觀的百姓皆是一驚,太孫回朝之際,竟有人敢當街攔路?
這是想和李景隆一樣被斬嗎?
但看維持秩序的兵士並不驅趕那人,又覺是另有玄機。
“玉皇駕下大羅仙,雷音寺裡菩薩身。”
“歷練人間惠百姓,卓卓無依不受塵。”
“神行千里平倭亂,踏波海上滅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