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熞微微皺眉。
大明寶鈔的問題,他當然早有耳聞。
洪武初年,大明曾以銅錢作為法定貨幣。
但當時與元朝的戰爭還在進行中,大量的銅用於戰爭等方面,製造銅幣的原材料嚴重不足。
另一方面,銅錢的重量,也限制了它的流通。
小額的錢財交易還好。
大批的銅幣則相當不方便。
於是乎,到了洪武七年,大明朝廷設寶鈔提舉司。
洪武八年,正式開始印製大明通行寶鈔,取代銅幣。
大明寶鈔對大明建立以後政權的鞏固,經濟的恢復,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財政困難因此而被緩解,鉅額的軍費開支得到籌措。
而透過印製寶鈔,也將社會的貨幣鑄造和流通權控制在了政府手中。
據此控制國家的經濟命脈。
但老朱雖然是以乞丐之身奪得天下的狠人,能力之強,冠絕古今。
可寸有所長,尺有所短。
老朱對於現代金融知識是毫無所知的。
大明寶鈔並沒有任何金銀貨物,作為抵押,也沒有準備金,而是憑空印製。
老朱直接霸氣的規定,寶鈔只發行,不收回,民間則必須使用。
印製的數量,也沒有進行嚴格的限制。
朝廷需要用錢的時候,就啟動印鈔機,拼命印。
高峰時期,一年印製的寶鈔,比全國收上來的稅還要多得多。
等於透過印鈔,憑空多收了幾倍的稅。
而此時的大明,還處於農業社會,並不需要這麼多流通的紙幣。
朝廷的財政困難是暫時解決了,可民間百姓不買賬了。
寶鈔的價值迅速貶值,民間紛紛拒絕使用。
對此,老朱不僅不反思貨幣發行體制的問題,反而下令各地官府,使用國家暴力,強制民間使用。
為此引發了不少案子,許多人因此而被定罪,但收效仍然甚微。
經濟規律難以對抗。
寶鈔貶值的速度,越來越快,民間也越來越抵制使用。
在此之前,朱允熞其實不止一次想到過這個問題。
但他一時之間,也沒有想到好的解決方案。
故而才沒有上書老朱,給出建議。
看出問題很容易。
大明朝堂上的官員,不少人都指出這是由於寶鈔發行過多所致,朝廷應大幅度減少寶鈔的印製。
可是,怎麼減少?
戶部每年的進項,開支,都擺在那裡。
印製寶鈔的收入,佔了戶部總收入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