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如今的大明海軍,就是真正的天下無敵!若不是出了些許意外,區區倭國,信手拈來!
這時候京師的百姓以及朝堂的群臣也就理解了朱允熞為何堅持要向海外發展。
有如此海軍,若是不征服四海,豈不是浪費了大明的優勢?
尤其是,朱允熞知道,現在大明的海軍還可以說是天下第一,但在幾百年後,就會被迅速趕超……
若是不把握住這段時間,不斷革新技術,不斷向外探索。
大明就會落後!
而落後,就代表著捱打!
古語有云: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用朱允熞前世的話來說,就是“手上沒有劍和手上有劍不用不是一回事”,要將最核心的技術優勢,把握在自己手上!
這樣才能佔據主動!
而不是被動的按照別人的步調走,處處讓人佔盡了先機!
所以朱允熞才會高度重視海軍。
並且這一次,鄭和歸來,朱允熞更是特意相迎十里,特意來了碼頭,等候鄭和歸來!
以此表達他的重視。
在監國的這些日子裡,朱允熞當真學會了很多。
就好比今日,朱允熞特意相迎鄭和,就是在無形之中釋放政治訊號,表達自己的重視。
群臣百官自然能看得清楚朱允熞的意志。
日後對於海外的一切,也會多上心許多。
但如果朱允熞不做出這樣的行動,只是言語上表揚,群臣就無法直觀的感覺到朱允熞的重視。
下位者要學會揣測上位者的心思。
但上位者,更要學會故意讓下位者猜測到你的心思!
碼頭。
鄭和乘坐的寶船靠岸。
船上,一道熟悉的身影快速從船梯上爬下,直奔在碼頭等候的朱允熞而來。
三步並作兩步,大跨步而來。
“臣,鄭和!拜見太孫殿下!”
“辜負殿下信任,竟如此之久方才拿下倭國,臣罪無可恕!還請殿下治臣辦事不力之罪!”
鄭和走到朱允熞面前。
直接跪地俯首,痛哭流涕,甚是自責。
這次出征倭國本以為是十拿九穩,以寶船之堅,火炮之利,對付一個四分五裂的倭國,還不是信手拈來?
可沒想到,卻是一波三折。
耽擱了數月之久!讓殿下失望和擔心了好一陣!
鄭和當真是無比自責。
這感覺,讓鄭和不知道在多少次夜裡,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特別是被倭國圍攻的日子裡。
鄭和不止一次想過刎頸自殺,但想到殿下對自己的信任和恩德,不能將大明唯一的海軍種子撒下不管。
這才堅持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