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番話看似是詢問,實際上是在交底了。
徐妙錦倒是被這個訊息怔得半天都沒回過神來。
朱允熥竟然悄悄做了這麼多事情?
他是怎麼做到的?
但很快,她就想明白了。
朱允熥的事情,串在一起,任何人都會覺得很嚴重。
但分開來的話,又不會讓人起疑。
官場上講究是“官官相護”。
彼此有事的時候,都會盡量行一個方便。
比如說,戰場上抓獲的俘虜,按律是要處死的。
可如果某個官員說,我家裡正好缺幾個奴僕,想討要幾個俘虜來做家奴,那麼,抓獲俘虜的武將大機率是會同意的。
這事雖然不合規制,卻沒有人會認為這是多了不起的大事。
更別說朱允熥還是老朱的親孫子,大明的吳王。
他的面子,一般的官員,還是要給的。
叛軍中,很多人本來平時的身份就是老百姓,被朱允熞率軍擊潰之後,四處逃竄。
各地的官府,駐軍都有抓獲叛軍。
朱允熥多向幾名官員,將領討要俘虜,加在一起,數量就會非常大。
而這樣的行為,官員和將領們都會認為是小事一樁。
能因此而交好吳王,求之不得。
至於找會仿寫各種字跡的書法大家也是同理。
吳王殿下有點愛好,想找一個書法大家教他寫寫字,那太正常不過。
若是公開找的話,前來來應聘的人,就能將王府的大門踏爛。
就算拜託武將去找,聽到的人也只會認為,這名武將與吳王私交不錯,才能知悉這樣的事情。
一般而言,並不會認為有什麼不對。
馮勝也是身居高位,再加上聽徐妙錦這麼一說,才察覺到這些事情並不是表面上那麼簡單。
由此而觀之,馮勝應該是沒有直接參與的。
否則,也不會將聽到這些訊息,像倒豆子一般,全部說出來。
他可能隱隱察覺到了一些動靜,仍讓人不傳謠不信謠,更多是不願意倘這樣的渾水。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當啥都不知道。
反正像他這種立過開國大功的武將勳貴,正常而言,無論是誰當皇帝,都不會虧待了他。
進入做了軍務大臣,又被加封為太子太師,但實際上,也被解除了軍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