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泰霍地一下,站起身來,走向外面,看了看周圍,輕輕關上門房門。
“小心隔牆有耳,你在瞎說些什麼呢?”
他深深望了黃子澄一眼,道:“你該不會有什麼大逆不道的想法吧?”
勾結倭寇和反賊,殺害皇太孫,這種事,齊泰連想都不敢想。
爭權奪勢是一回事,真要去行兇殺朱允熞,那又是另一回事。
他雖然認為朱允炆才應該被立了皇太孫,繼承大統。
但現在朱允熞才是老朱親立的儲君。
他只是想扶朱允炆上位,絕不是想造朱明天下的反。
“你想啥呢?我豈是亂臣賊子!”黃子澄正氣凜然。
他一直堅信自己做的沒錯。
對陛下忠心,對大明忠心,所以才要正本溯源,擁立朱允炆。
這也是算是大明的特色了。
後來的東林黨人,皆是自許“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在他們看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明好,為了天下好。
至於因此而造成了多少不良後果,那就不管不問了。
反正我的初心是好的!
黃子澄便是典型的代表,也是這樣想的。
“那伱是何意?”齊泰低聲問道。
“此次倭寇作亂,都起源於太孫殿下建議的加徵商稅。”
黃子澄憤憤不平,道:“當初加徵商稅的方案一出來,我就是極力反對的。”
“朝廷與商人爭利,成何體統?”
“可恨趙靖、趙勉之流,鼠目寸光,趨炎附勢,一味迎合皇太孫。只看到加徵商稅能解決朝廷一時的財政困難,卻看不到這是在毀我大明萬世之基業啊!”
他狠狠的跺了跺腳,道:“如今可好了。加徵商稅才出臺多久,就捅出瞭如此之大的婁子,若再由他們這樣瞎搞下去,大明江山,還能安穩嗎?”
他頓了頓,又道:“加徵商稅的事還沒有結束了,又要開放海禁,這是能隨便開的嗎?”
“還沒有開放海禁,倭寇都已經四處為害了。”
“一旦開放海禁,倭寇輕易便能混跡於商人當中,再加上一些刁民與倭寇勾結,江南富庶之地,從此再無寧日。”
“諮政處改革,什麼都要求保密。讀書人以後都難以掌握輿論,向朝廷施加壓力,就只能眼睜睜看著他胡來。”
黃子澄痛心疾首。
一番改革,讓讀書人喪失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