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他這樣說,老朱的興趣也是更大了。
“你快細細說來聽聽?”
事實上,這個時代對於奏章也並非完全沒有任何分級管理。
其實還是有的。
比如四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但這些一般來說,都只用于軍國大事,傳遞特別緊急的軍情傳遞。
這種緊急奏章送入京城,第一時間就會送到皇帝案前,馬上批閱,召大臣商議處理。
一般的奏章,則是完全沒有任何分級,整個一團糟。
朱允熞聽老朱問,當即道:“凡一應日常事務,皆為常奏。仍如從前一般,正常上奏即可。”
“若有極其重要之事,則啟用要奏。”
“要奏與常奏不同,要奏必須嚴格密封,並立即送達御前,由天子親自批閱,中樞大臣,不得隨意插手查閱。”
“主政官員應理清何事重要,方可用要奏的方式啟奏,不得輕易動用。”
“皇帝看過之後,或直接批閱,乾綱獨斷。或與朝臣商議,再行定奪。”
“遇有緊急軍情,如造反,或邊關情報,重大災害,則啟動加急奏,又分四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此事朝廷早有規制,勿須孫兒多言。”
朱允熞清了清嗓子,又接著說道。
“常奏皆如何處理,一般皆有例可循,可以挑精幹官員,代為批閱。”
“若拿不定主意,再啟奏天子,由天子定奪。”
“常奏若無特殊情況,皆由有司抄摘其精要,登於邸報之上,供天子和百官查閱。”
“若有異議,也可以糾正。”
“如此一來,絕大部分的日常事務,都可以由能臣代理,而無須天子勞心。”
這也是後世最常用的辦法。
一把手只抓重點,一般的日常事務,都由常務副來處理。
但這毫不妨礙一把手始終大權在握。
畢竟,日常事務都是一些雜務鎖事,無關輕重。
並不會影響到一把手的權力。
而且,如果發現事情處理得不好,也可以隨時糾正。
朱元璋笑問道:“若是一應日常事務,皆有別人代理,久而久之,君主就會有被架空的可能,這一點,你該如何解決呢?”
這無疑是老朱最關心的地方。
要不是因為這個原因,他也不會廢除丞相制度。
“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保證不會被架空。”
朱允熞道:“首先,絕不能再設丞相制,而是設定諮政處,挑才識淵博,俗務幹練的人,進入諮政處,處理政務。”
“這些人就在殿前辦公,不設官署和衙門。”
“其次,所有人員由皇帝挑選,無品級,無俸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