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的文官們,有點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
設定諮政處,由他們代理朝政?
真沒有聽錯嗎?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讀書人,最大的理想,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是每一個讀書人的夢想。
而要實現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就離不開處理朝政。
唯其如此,才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受禮教的約束,很少有人敢想帝王寶座。
但幾乎所有讀書人,都渴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為一名“權相”,然後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理天下。
立功。
當然,任何一名讀書人,一旦成為“權相”,又會遭到其他讀書人的瘋狂圍剿。
文無第一。
治理天下的人,為什麼不能是我?
故而,讀書人所希望的,就是皇帝不理朝政,好好做一個道德楷模,做個禮節性的樣子就行了。
天下怎麼治理,應該交給我們,而不是皇帝。
說得好聽一點,叫“垂拱而治”。
說得不好聽一點,你當一個“招牌”就行了,我們負責管理國家。
當然,他們這樣想,也不能說全然沒有道理。
畢竟,能進朝堂,成為重臣的人,無一不是讀書人中的佼佼者。
人中龍鳳,精選細選出來的“精英”。
而帝王,除了第一代開國皇帝之外,後世的皇帝,由於世襲制度的存在,並沒有經過大量的篩選。
遺傳學上來說,並不存在什麼龍生龍,鳳生鳳。
有這樣的情況,但只是極個別的例子。
大多數時候下,後代的智商,都遵循“均值迴歸”。
第一代是精英,第二代往往不如第一代,而是泯然於眾人。
全靠繼承第一代的遺產,蔭庇於第一代之下,才能勉強支撐。
而普通人的孩子,雖然大多數都極其普通,但總有極個別天賦異稟的。
真正論個人能力,這些挑選出來的“天賦異稟”之人,自然要勝過沒有經過挑選的二代繼承者。
這些二代繼承者也許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受過特殊的培養,各方面的能力,仍然要遠遠強於普通人。
但與“天賦異稟”的絕世天才相比,就很難比得上了。
而朝堂上的大臣,大多數都有一股傲氣,相信自己是天才,遠超常人。
當然,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事實。
能中科舉,再一步步從底層官員升為朝廷大員的人,沒有一個簡單易與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