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熞的心情很不錯。
處理好了朱允炆的事情,著書也得到了老朱的許可。
他又即將以皇太孫的身份監國,處理國事。
從些大展拳腳,全方位改造大明。
但這種好心情,並沒有持續多久。
很快,便迎來了當頭痛擊!
他也體驗到了什麼叫“坑爹”,哦,不,是“坑自己”。
正式冊立太孫的程式非常繁鎖,在朝堂上宣佈立儲君,只是前奏而已。
接下來還有十分繁鎖的禮儀,祭告天地,宗廟,社稷。
光是站在那裡聽祭文,按照要求不斷的行禮,行禮,再行禮,朱允熞就感到整個人都麻了。
封建禮教果然吃人,光是這一整套複雜繁鎖的禮儀,都能將人給折磨死。
他才七歲,小身板真的禁受不起。
好不容易總算結束,太監又拿出聖旨。
“朕年老體衰,國事繁重,實難負擔。思國家大事不可不理,一日萬機不可久曠,茲命皇太孫持璽升文華殿,分理庶政,撫軍監國。百司所奏之事,皆啟皇太孫決之。”
朱允熞接了旨,鬆了口氣。
從今往後,就開始監國了!
但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一切才只是開始。
當他正式進入文華殿開始處理政務的時候,便立即被堆積如山的奏章給嚇呆了。
“這是今日百官所上的奏章嗎?”朱允熞揉了揉眼睛,有點難以置信。
這TM將他劈成兩半,一個人變成兩個人,也不可能看完啊!
更別說批閱處理了。
朱允熞很無奈,坐到案前,怔了半晌,才拿起一本奏章,看了起來。
不管怎麼說,總是要幹起活來才行的。
但接下來,他的頭更大了。
奏章寫得十分文雅,通俗點的說,就是廢話一大堆,正事不多。
但還不止如此。
最關鍵是,奏章中還有許多生僻字,以及沒有標點符號,句與句完全不分開。
好吧。
他前世因為練毛筆字,學過繁體字,水平還不算太差。
對古文也有所涉及。
這一世雖然只有七歲,但畢竟是皇家子弟,三歲就開始讀書習字,也已經認得不少字了。
穿越過來之後,結合了兩世的記憶,更加有所增進。
看這些奏章,有些吃力,但還是勉強能看懂。
可沒有標點符號,閱讀的速度,又立即下降了一大半。
實際上,古代很早就有標點符號,只是不常用,也不規範。
大部分時候,文人們更喜歡運用“之乎者也”等語氣助詞來斷句。
讀書人開始識文習字,首先就是“明句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