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之禮,表面上看起來只是禮節性的東西,無關輕重。
實際上,卻是反映了臣子內心的真實活動。
特別是像藍玉這種和他一起打江山的老臣。
態度輕慢,禮節隨便,說明藍玉心中始終覺得江山有自己的一份,所以才會那般放肆。
對帝王來說,其實就是一種挑釁。
老朱可從來不認為,朱家的江山,還有別人的份。
不管是立了多大功的。
君是君,臣是臣,老朱不允許有人逾越。
“謝陛下!”
藍玉又磕了一個頭,方才站起身。
朱元璋笑問道:“今日怎麼有空進宮,可是有事要奏?”
藍玉從袖子裡拿出一本奏章,拱手行禮道:“自太子駕崩之後,儲君一直懸而未立,朝綱不穩,臣以為,陛下宜早立儲君。”
朱元璋聽到這裡,臉色頓時沉了下去。
朱允熥是藍玉的外甥孫,他此來是衝著此事來的嗎?
那藍玉的膽子,也未免太大了一些。
這是他一個臣子,應該說的事嗎?
老朱的怒氣,一點點上升。
“陛下,微臣以為,四皇孫南王殿下,天資聰慧,忠厚賢良,雖非嫡長孫,卻有人君之像。”
“國朝新立,宜破陳除新,不為以前的老規矩所困。”
“臣恭請陛下,立南王殿下為皇太孫。”
藍玉說著,將奏章高高舉起,再次跪了下去。
朱元璋都有點懷疑自己的耳朵了,真沒有聽錯嗎?
藍玉請立的儲君,不是吳王朱允熥,而是南王朱允熞?
他接過奏章,看了一下,臉上漸漸浮起笑意,但很快又訊息得無影無蹤,看不出喜怒哀樂。
這時,外面響起一陣陣的喧譁聲。
雖是隔得極遠,卻也隱約可聞。
似乎是宮外有大量人群聚集。
“外面發生什麼事了?”朱元璋問道。
“陛下!”宮中的管事太監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跪奏道:“城中有上萬百姓,在宮門前聚集,集體上書朝廷。”
自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就創立了普通老百姓可以直接上書天子的制度。
凡是大明百姓,若有什麼冤屈,都可以直接敲響皇宮外的登聞鼓,上訴朝廷,由皇帝親自受理,官員不得阻攔,否則重重處罰。
不過,實際上,很少會有百姓會去敲登聞鼓。
更別說似今日這般,上萬人聚集宮門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