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中旨出。
封朱允炆為衡王,朱允熥為吳王,朱允熞為南王。
訊息傳出,滿朝震動。
朱標的三個兒子一起封王,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訊號。
說明陛下已經決定,未來的儲君,必定是從三人當中挑選。
否則,僅以故太子的身份,他的兒子,只能有一人封王。
而且,此次冊封,與其他皇子封王不一樣。
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三人都沒有明確的封地,朱允熞更是僅有七歲,還沒有到十歲封王的年齡。
這也是從未有過的事。
同一日,聖旨下,應天府尹顧寬失職,著即刻免職,由南王朱允熞暫領應天府。
……
黃府。
黃子澄住處。
“黃先生教我!”朱允炆面色焦急,向著黃子澄深深一拜。
眼下方孝孺已然離開應天府,他所能求的,也只有黃子澄了。
此時的黃子澄,是太常寺卿。
在朝堂上,亦稱得上位高權重。
何況黃子澄本就是江南士族的代表,背後站著的,是整個江南士族豪門。
今日聖旨一下,朱允炆已是心急如焚,連忙來向黃子澄求教。
“皇長孫暫且莫急。”
黃子澄讓其坐下,摸了摸鬍鬚,沉吟稍許,道:“陛下並沒有直接立南王為太孫,事情便還有迴轉的餘地。”
旁邊的兵部左侍郎齊泰點了點頭,道:“正是如此。”
“越過兒子,直接立孫子為儲君,本就是古所未有之事。”
“若是再廢長立幼,朝野上下,皆難稱服。”
“陛下雖有意立他為儲君,卻也不得不顧忌這樣做的後果。”
朱允炆神情沮喪,道:“我原以為,二叔和四叔才是最大的競爭對手。”
“卻萬萬也沒有想到,二叔身死,四叔也不被提及,最後竟是我這個親弟弟要被立為儲君。”
他輕輕頓腳,道:“四弟與我是一母同胞。於私,他繼承大位,我這個當哥哥的,本該高興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