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壯年男子,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適應。
一旦訓練沒有跟上,強大的硬弓,就會成為擺設。
比如說,歷史上滿清的八旗,在早期的時候,八旗精銳大多都能拉開一百三四十斤的硬弓,戰鬥力驚人。
而到了鴉片戰爭的時候,八旗已經很少有人能拉開這種弓了,更別說依賴它去打仗了。
但槍就不一樣了。
特別是有了瞄準基線之後。
可以說,隨便一個人,只要是扛得起槍的孩童,垂垂老矣的老頭,或者是身體先天較弱的女子,只要發給他們一支槍,再經過簡單的培訓,他們的射擊能力,就能與神箭手相提並論。
而且,神箭手一次並不能發射太多支箭,因為臂力很快就會承受不住。
但槍支一天能發射的子彈,則要多得多。
可以說,有了燧發槍,一支普通的軍隊,就能在瞬間變成一支全是神箭手的精銳。
由此帶來的戰力加成是十分恐怖的。
這才是最早期槍支能取代弓箭的根本原因。
“好!好!好!”
老朱是何等聰明之人,立即便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熞兒,你發明此物,可是為我大明立下了大功啊。”
老朱十分高興。
之前朱棣上書的時候,他還沒有想到這東西這麼厲害,覺得多少都有些誇大之詞。
見到實物,親自體驗之後,才發現遠比朱棣說的更強。
“皇爺爺,熞兒不敢居功,只要皇爺爺高興就好。”朱允熞連忙說道。
“你不敢居功,但咱卻不能不賞。”
老朱臉上帶著笑意,忽然問道:“熞兒,若是咱將大明交到你的手裡,你可有信心將大明治理好?”
來了。
朱允熞心裡一緊。
毫無疑問,自從朱標去世,老朱這段時間,一直在為立儲的事而苦惱,卻遲遲沒有下定決心。
但這件事,不可能一直拖而不決。
老朱的身體已經拖不起了。
朝堂也會因為儲君未立,而陷入動盪之中,這顯然不是老朱想看到的。
這一次,面對老朱的提問,朱允熞沒有逃避。
“皇爺爺,若是熞兒今年有十七歲,不,哪怕是如甘羅一般十二歲,熞兒都有信心,將大明治理好。”
他臉色無比鄭重,道:“熞兒還只有七歲。熞兒自認不比任何人差,可文武百官和天下人未必會如此看。”
“在他們的眼裡,我始終是一個七歲的孩子。”
朱允熞直言不諱。
這一點,老朱也很清楚。
他現在對答十分重要,與其思前慮後,還不如和老朱袒露心中所想,赤誠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