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熞越想越覺得精神。
發票的作用其實有很多。
但是放在如今的這個年代,最大的作用便是真實,統一。
畢竟這個年代可沒有網際網路。
不少商戶,要走遍各地。
可能在嘉興府繳納了稅款,但是到了金華府,卻被當地告知還要接著繳稅。
為什麼?因為沒有發票,也沒有憑據。
一切全都憑商人一張嘴說。
退一步來說,就算是官府開了證明,另一個地方的官府也未必承認。
該繳稅,還是要繳稅。
當然,這也不能怪官府,畢竟證明可以造假,他們沒有辦法分辨真假。
再有一種可能,便是當地的官府想要撈點油水,所以即便是商人拿出了帶有官印的證明,官府同樣不認。
如此一來,造成的後果,便是各個地方收各個地方的稅。
不管你其他地方交了多少稅,到我這裡,還是要再交一遍。
其他的證明?不算數!
而這些錢,多半也都進了當地官員的腰包。
畢竟天高皇帝遠,收了多少稅,只有他們自己清楚。
而商戶,則是想盡一切辦法逃稅,偽裝,造假……
長此以往下來,對於經濟沒有任何的好處。
朱允熞越是想,就越覺得心驚肉跳。
明朝末年,經濟大崩潰,恐怕未必沒有這方面的原因。
好在,自己想到了發票。
有了稅務機構開具統一的發票,有了專門的稅收機構,則可以大幅度的杜絕這種狀況。
再輔以複式記賬法,就算有人想要徇私舞弊,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發票監控國家經濟的運轉。
大到富甲一方的富商,小到街邊的小販。
只要有了發票,他們的收入,支出,資金流動向了何處,等等等等,全都一目瞭然。
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處理這些,也絕非難事。
而且這個時候,大明已經有了紙幣。
老朱早在很久之前,就印製了“大明通行寶鈔”,而且防偽也做的相當不錯。
紙幣,複式記賬法,發票,稅務部門……
種種元素加在一起,已經有了後世經濟體系的雛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