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元歸降,的確是一件大事。
可等朱允熞回到皇宮之後,沒等開心一陣,另外一則訊息卻突然傳來。
今年陝西再次大旱!
糧食歉收,百姓再次受災,請求朝廷賑災!
“大旱!大旱!大旱!”
“又是大旱!”
奉天殿內,朱允熞皺眉緊皺,怎麼又是如此,難道說老天爺對大明真就如此不公?
在明末的時候,就是因為陝西接連三年大旱,方才導致的陝西境內流民四起。
從而,才掀起了那一場摧毀大明的流賊之患!
可現在,方才不過是明初而已,怎麼又遇到了接二連三的大旱?
莫非上天當真不眷顧大明?
雖說大明亡國是自己的原因,但說起來,這極端的天氣卻是給了不少助攻,偏偏這時候又不似清朝有紅薯傳過來。
好在,朱允熞找到了甘薯,再加之興修水利,倒是不怕糧食問題。
可陝西大旱,而且是接二連三的大旱,對朝廷來說也是一個負累,畢竟要從其他地方調動糧食過去賑災也不容易。
特別在陝西這種有些偏遠的地方,國道根本就還沒怎麼動工。
走的還是原來的官道,糧食的損耗不小。
不過朱允熞倒不是心疼這些損耗,只是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陝西乾旱的問題必須想到一個解決的法子。
修建水庫一事,在陝西幾乎是勢在必行了。
決不能拖下去,就算是陝西現在的受災也不能拖延,大不了就以工代賑,讓陝西的百姓都去修水庫和國道算了。
大不了明年朱允熞多去掠奪一些海外的糧食回來。
調給陝西布政使司使用就是,總之,還是得想辦法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想到此處。
朱允熞當即說道:“陝西乾旱之事,不可拖延。”
“立刻派欽差下去,清查餘糧,同時瞭解一下今年的秋糧收成如何,所缺多少,朝廷好統一排程。”
“再者,派一批工匠過去,明年夏天前,陝西必須要有至少三座水庫以上。”
朱允熞還欲再說。
但正這個時候,卻被一個戶部的主事打斷。
“稟殿下。”
“不需要派欽差下去,戶部有詳細的受損情況。”
“陝西布政使司的奏摺上寫的也極為詳細,臣以為,直接就近從附近的糧倉調糧過去即可。”
“畢竟災情不等人吶!”
朱允熞不由眉頭一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