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當今的帝國什麼設施最為重要,答案毫無疑問便是星炬。
作為超大號的靈能燈塔,只有在它的照耀下,導航者才能在混亂的亞空間內辨別方向,指引艦船順利進行星際航行,各個殖民地之間的有效交流也全都仰仗於此。
凡是星炬所照之處,皆為帝國的領土。
這也是帝國能夠進行有效統治的極限範圍,人類銀河系霸主的地位就此確立。
而那些星炬光芒照耀不到的地方,則被人們稱之為黑暗外域。
沒有誰知道外域的詳細情況,迷失是那裡經常出現的一個詞彙。
再加上路途遙遠,收益有限。
因此泰拉高層對黑暗外域漠不關心,僅僅是帝國內部的威脅就已經夠令他們頭疼的了。
但是如今卡迪亞隕落,大裂隙開啟,帝國被迫一分為二,星炬光芒無法照耀到帝國暗面,使得那裡也變成了一個類似於黑暗外域的地方。
並且在亞空間力量的瘋狂蔓延下,變種人、靈能者和各種邪祟的數量急劇攀升,使得帝國暗面的恐怖程度甚至比起黑暗外域有過之而無不及。
阿巴頓正帶領著他的第十三次黑色遠征在帝國暗面攪風攪雨,藉著大裂隙妄圖用孤立的方式困死神聖泰拉,基利曼則是帶領著不屈遠征艦隊殺了進去,誓要幹翻一切混沌走狗。
其中還夾雜著綠皮、蟲子、艾達靈族、沃坦聯盟以及太空死靈等諸多異形。
都不用多想,裡面的情況肯定是一鍋亂粥。
不屈遠征的開展自然是需要大量補給,維持如此龐大艦隊的開銷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
憑藉帝國暗面裡面一鍋亂粥的情況,就地解決補給問題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人們只能從帝國聖疆往前線輸送資源。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裂隙彷彿一道驚險的洪流,由西北的恐懼之眼,穿越銀心,向東南延伸過去,完全橫斷在兩片地區之間。
只有極少數的走廊可供艦船安全穿越,宛如架設在萬丈深淵上的懸橋。
補給線就是軍隊的生命線,這點稍微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敵人也自然非常清楚。
所以那些走廊以及附近區域便成為了叛軍重點襲擊的目標。
儘管帝國會派遣精兵保護這些補給要道,但是各種風險始終存在。
此時此刻,牛頭人戰團長阿斯特呂翁·摩洛克正坐在他那宛如迷宮一般的艦橋中央,細心評估著眼前的局勢。
他體型高大魁梧,身穿一套古老精良的動力甲,彷彿原體在世。
由禁軍武器改造而成的黑矛豎立在他右側的不遠處,左側則是一面帶有紋章的暴風盾。
這位傳奇戰團長的身上有著很多的秘聞。
根據帝國官方記載,在最近五百年間,他曾八次步入必死的絕境,如今卻依然活躍著。
這導致有人認為“阿斯特呂翁·摩洛克”其實只是一個稱號,終結者戰甲裡面的人實際上已經更換過許多次。
在該傳聞的基礎上更是進一步延伸出“牛頭人每一代新任戰團長都被使用禁忌手段灌入了之前戰團長們的的記憶和性格,所以他才會如此強大,無法死去”的離譜傳聞。
拋開無從考證的傳聞不談,就憑一次次達成不可能的功績後成功歸來,名為阿斯特呂翁·摩洛克的男人確實值得被敬畏。
跟戰團長那變態的實力相匹配的,是牛頭人戰團傲視群雄的戰鬥力。
該戰團物資豐富,人員充足,裝備齊全,常年滿編,絕對是精銳中的精銳。
有傳言稱,牛頭人之所以能夠獲此優待,是因為他們就泰拉高領主專門供養的打手,專門用於教訓那些不聽話的星際戰士戰團,其基因種子的來源高度保密,甚至就連審判庭也無從查起。
不過在基利曼復甦,泰拉高領主議會經歷過一陣政治權力的變更之後,這些識時務的牛頭人最終選擇了向攝政王宣誓效忠。
本次押送補給的任務正是由他們在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