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那個年代,人們雖然種的糧食很多,種植土地面積很廣,可是依舊產不了幾個糧食。
播種時,種子被人偷吃,苗子長出來被人拔了生吃等等,人為因素也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在那個年代裡我們沒有化肥。
土地即使翻得再勤,土打得再散,可是,土壤依舊就像生饅頭一樣,死巴巴的,沒有一點點活力。
甚至在整個田地裡,我都沒見過一根蚯蚓。
那時候,人們都說有蚯蚓的土地是好土地,就說明這種土地才長莊稼。
......直到後來有了化肥,我這才見到了很多蚯蚓,那時候,每家每戶的田地都鬆鬆散散,翻起來的土壤也都是散的,不再總是看起來像石頭塊。
你們想想,我們那個年代裡要是有化肥的話,可以解決多少人的飢餓問題?
那時候的人誰還會那麼的翻山越嶺,千里迢迢,跑來頭苜蓿吃?
誰還會不怕死的撿吃地上的農藥種子吃?
誰還會不嫌髒的挖出泥土裡的屎尿種子吃?
誰還會像牛一樣去咀嚼生玉米苗?
要是有化肥的話......
......
......
說起來,化肥那玩意還是從外國拉回來的。
那時候的化肥就像‘洋火’一樣,我們村子裡的人都喜歡叫‘洋化肥’。
洋火就是火柴的意思,這你們都懂。
當初那‘洋化肥’被大隊里拉回來之後,人們都非常好奇跑來看稀奇。
人們議論紛紛,說,‘這玩意是什麼呀?看起來就像白糖一樣?’
有的村民沒見過,就問隊長,那時候,你外爺就是我們大隊的隊長。
他們沒見過,就問你外爺,說,‘這東西是不是每家人都有份?’
你外爺就說,‘每家人都有份。’
‘哦!那這玩意能不能吃呀?吃起來是不是甜的?’他們問。
‘這是洋化肥,這不能拿來吃,吃了會把你毒死的!’你外爺說。
‘那不能吃的話,拿來幹什麼的呀?’他們又問。
‘這主要是用來改善土壤性質的。’你外爺文縐縐地解釋。
‘土壤有什麼性質呀?’他們問。
‘我們這一代的土壤裡鹼性太重,用了這洋化肥之後,就會中和鹼性。’你外爺說。
‘什麼是鹼性?是不是我們蒸饅頭用的鹼?’他們好奇地問。
‘上面的專家說了,大家可以這麼理解!’你外爺說。
‘那這是不是免費的?’他們最後問。
‘是的,這是免費的,因為這全都是公家的東西,公家說了,他們說他們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他們的宗旨就是想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你外爺站在人群中央,像喇叭一樣大聲對村子裡的人廣播著,頭上纏著一條擦腳布,腰裡繫著一條牛皮帶,把腰勒得緊緊的,我看他連氣都快喘不過來了,而他卻說是為了做好人民的榜樣,說是要勒緊褲袋才能過好日子……那時他腳上還踏著幾十年前的爛草鞋。
那時候,人人都知道你外爺是大隊的幹部,也算是個地地道道的當官的,可是,你外爺把自己過的像個乞丐一樣。
隨隨便便站出來一個扛鋤頭的,都比你外爺乾爽有氣質。
隨隨便便站出來一個放羊的,都比你外爺家有錢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