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楊玉閃李山夫婦早早的就趕驢車去鎮上擺攤,李魁要修茸魚塘邊,比起豆花攤,魚塘才是未來家裡重要支柱,所以李豐沒去鎮上。
帶著李梅跟著李魁在??????塘邊上玩了一天。
因為以李豐目前的體格幫不了李魁什麼,只能在旁邊以前世的經驗出出主意啥的。
魚塘邊上還有塊幾分的小平地,因為亂石多,又忙著過春節所以當時沒挖,現在閒下來了,李魁把注意打在這上面。
拿著把尖鋤頭,準備花時間把這個挖開和魚塘連在一起,說什麼是拓展魚塘,以後可以多養些魚。
被李豐勸住,“李豐說爺啊,你要是把這塊也挖了,以後別人來魚塘釣魚在哪裡休閒娛樂。”
“有人來釣,就讓他們在魚塘邊上,把這挖了以後可以多養些魚,多賣些魚,多掙點錢。”
李魁不以為然,人多力量大,地多產量高的老一套思想作怪。
“爺,這塊整幾棟涼亭,再建幾棟小平房,買幾副撲克麻將放著,來人了可以休閒娛樂也可以在這裡煮魚吃,我們還順便可以再賣點菸酒土特產之類的賺雙份……”
李豐好不容易才把漁家樂的模式解釋給李魁聽。
“城裡人會那麼閒?沒事跑咱家魚塘釣魚,還打麻將吃飯?”雖然李豐已經解釋了好多,李魁還是有點不相信,不過尖鋤頭他已經收好了。
光鎮上所有機關單位加起來就上百號人,還有做生意的個體戶,而且現在是木材大開發時代,臥牛村是進入林區的必經之路,縣林業局的百幾十張綠皮解放車每天從臥牛旁呼嘯而過,而大車司機是這年代最有錢的一類人又捨得吃。
家裡的魚塘算鎮上第一個魚塘,這個漁家樂想不紅都不行。
“爺,那些城裡人是閒得挺蛋疼的,你不去做怎麼知道生意好不好……”
“反正這塊地不能挖,以後我長大了自己建,請同學朋友們來這裡玩。”
看李魁還在猶豫不決,李豐急了,耍賴道。
最終李魁還是答應了,不過不起涼亭,起三所平房,反正以後養魚了晚上得守夜,有個住人的地方。
平房都有了,涼亭它還會遠嗎?
李豐也不在堅持,差不多下午點就帶李梅回家。
楊玉閃李山夫婦今天回來得晚,晚飯是奶奶楊翠花做,簡簡單單的炒個白菜和炒盤土豆。
“今天上午攤上來了個小夥子,說是鎮政府上班的,鎮政府以後每個星期一三五都要俺送五十人份的豆花,錢一個月一結……”飯間楊玉閃顯擺道。
張叔夠意思,李豐內心給他點贊。
“一三五是啥意思?”
楊玉閃沒讀過書,有點捋不明白星期一三五是什麼,李山也一樣,李魁楊翠花更不知道,要面子的她又不想問別人,所以問李豐道。
飯後李豐拉著楊玉閃來到家裡掛日曆的地方,耐心給她講了十幾分鍾楊玉閃才明白。
“畫一橫的那天是星期一,畫三橫的那天是星期三,但是為什麼星期五那天怎麼不畫五橫呢?文化真不好學……”
楊玉閃帶著一臉疑問忙她自己的事去了,說是去找鐵蛋媽學織毛衣。
知母莫若子,望著楊玉閃頭上新戴的髮夾,李豐一萬個肯定,學織毛衣是假的,去顯擺顯擺才是真的。
李梅放下飯碗就想吃大白兔,被楊翠花數落了一頓,委屈巴巴的跑李魁那邊告狀“爺爺,爺爺,你管管你媳婦,她不給我大白兔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