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中年大叔笑點太低了,萬一給他講幾段後世網路上的段子,李豐懷疑他會笑到住院。
他笑得差不多了,朝李豐招手說道:“小鬼,跟我走。”
“幹嘛!我說了這魚不賣。”李豐以為他要買魚。
“我不買你的魚,我帶你去飯館啊,你不是說要去飯館推銷嗎?你認識飯館老闆?”中年大叔笑著說道。
“飯館老闆,俺確實不認識。”李豐撓撓頭回道。
“那拿上你的魚跟我來,鎮上的飯館老闆我都認識,會給我點面子,咱倆有緣,叔叔幫你去說。”
中年大叔說完前面帶路,招手讓李豐趕緊跟上。
李豐看得出中年大叔確實是真心想幫自己,這年頭公款吃喝太普片,開飯館哪敢得罪政府裡的人,特別是這種偏僻的小地方,便屁顛屁顛緊隨其後。
好又來飯館是鎮上最好的飯館,由個農家小院落組成,青磚紅瓦,離政府大院兩百米左右,飯館裡擺有大約七八張四方桌,水泥地面打掃得乾乾淨淨。
現在還沒有到飯點,飯館裡空空蕩蕩的還沒有人,李豐看不出這家飯館的生意好壞。
跟著中年大叔才到門口,一對夫妻模樣的人就客客氣氣的把中年大叔迎了進去,那客氣的表情好像遇到了失散多年的兄弟一樣。
至於李豐,直接被那對夫妻直接忽略了。
可能是那夫妻把李豐當作個路過的小孩子,李豐心裡沒有在意,徘徊在門口,沒有進去,輕輕的嘆了口,內心道:“唉!這時代生意好做也難做。”
沒多久,那夫妻又出來把李豐迎了進去,可能是中年大叔已經在裡邊把事情談好了。
聽口音,那對夫妻是四川人,不是本地的。
戰爭年代四川人出力最多,改革開放四川人老闆最多,李豐提佩服四川人的,跟著夫妻兩客客氣氣的進了飯館。
“這魚我要了!”
老闆娘二話不說就拍了板,稱重,算錢,每斤按一塊人民幣,剛好四斤,李豐又拿到了四塊,今天兜裡已經有24塊了。
這可算得上是筆鉅款,足夠買百來斤大米。
等老闆娘把魚放好了,李豐客客氣氣的問道:“這魚每天都能抓到兩三斤,老闆娘每天都能收嗎?”
老闆娘看了看中年大叔,笑靨如花的說道:“小本生意,多了本店也吃不下,不過每天兩三斤我這裡還是消耗得掉,小朋友抓到魚後每天送來就是了。”
說完拋了個媚眼給那中年大叔,她老公在旁邊當作看不見,客客氣氣的給中年大叔茶杯續水。
“那多謝老闆娘了!”
那老闆娘是看在這個中年大叔的份上決定每天都買李豐的魚,李豐這點眼力見還是有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李豐不怕老闆娘不要,這年頭因為交通等各種原因,外面的魚運不進來,每天都有兩三斤魚在這個鎮上是獨一份,根本就不愁賣。
今天出門遇貴人,日子很好,哪怕沒有中年大叔幫忙,李豐也有能力讓飯館收下魚,不過有中年大叔的幫助省了不少麻煩。
轉頭對那中年大叔客客氣氣的說道:“謝謝叔叔!要沒你俺這魚還賣不出去呢!”
李豐雖然不知道中年大叔在政府大院擔任什麼職務,從飯館夫妻可以看出中年大叔在政府還是有點份量的人物,輕輕飄飄一記馬屁先拍過去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