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怕在黑洞極端環境下,也可以接受到太空環上的處理資訊,同時也可以將月球內外的資訊傳輸給太空環,以外界快了無數倍的速度來處理與計算黑洞內部的極端環境資訊,這樣在黑洞中可能一兩秒,外界就已經計算了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再複雜的資訊也都可以計算完畢了。
接著再透過該方式獲取資訊,由月球內部的中央超級電腦進行快速接受與分析,然後將這些資訊應用於黑洞內部的航行資料,以避免月球落入到視界範圍內。
完美!
所有的工程人員與研究人員都在讚歎。
但是這裡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也即是資訊量多寡的問題。
太空環處於外界,每一次接受資訊可能需要用年為單位來計算,也即是可能一年兩年,甚至十年二十年才可以接受到一次資訊,而獲得該資訊後的計算量不管有多大,都有足夠時間來將其計算清楚。
而月球方向卻處於黑洞極端環境下,很有可能傳輸資訊過去後,一秒不到的時間內立刻就接受到海量資訊,如此一來就有兩個問題可能會出現紕漏,一是月球內部的中央電腦是否能夠負荷如此海量的資訊資料,二就是有了這些資訊後,在那瞬息萬變的黑洞極端環境下,路遠明是否可以反應得過來。
可能一秒內,他就需要做出數十個反應,將月球以什麼角度,什麼速度進行傳送移動,以及時間到達後以最快速度最短距離脫離黑洞極端環境等等。
最近路遠明就正在做這方面的測試,模擬在極端情況下的資訊洪流處理問題,以及他的時感反應速度是否能夠負荷承載問題。
不過好在還有至少數年時間可以測試,不管是月球內部的中央電腦更新換代,還是路遠明是否可以承載負荷極端時感等等,至少這數年時間裡可以找到一個合適點。
與此同時,萬年維護員的培訓工作依然展開,到最後篩選了數輪,留下了一百五十萬萬年維護員,以及預防特殊情況而留下的五十萬預備萬年維護員,他們將進行數年時間的培訓,同時在此期間進行繼續篩選與稽核,以確保其中沒有精神不達標的危險性人物留下。
而就在路遠明和這兩百萬萬年維護員進行測試與培訓時,人類一方也沒有停下腳步。
對於艾波文明所留下的遺蹟遺產依然在發掘之中,戴森雲的修復工作也在持續性進行,在情況大體穩定,並且探索了整個艾波星系,確認沒有危險後,人類文明以如飢似渴的姿態開始了大發展。
數億男女駕駛新式宇宙穿梭機航行於星系之中,月球的行星引力控制裝置每日都處於全功率執行中,以引力波形態所塑造的航行通道貫穿整個艾波星系,讓這些單人或者多人操縱穿梭機以每秒數百公里的速度航行在宇宙太空,或挖掘礦物冶煉金屬,或維護修補戴森雲,或建造艾波星太空環。
這一幕不知道激勵了多少男女老少,那怕是最保守的,最死板的,對太空有著最大恐懼的人,他們也不得不承認,人類真的已經進入宇宙太空中了,真的已經成了宇宙星際文明。
新世紀九年八月,戴森雲第一波能量開始往月球輸入,其能量值與月球內部的氫聚合反應堆齊平,而這僅僅只是一小扇戴森雲結構所傳送的能量,以超電磁波形態傳輸,然後在月球表面的接收站進行儲存與分散。
隨著戴森雲開始工作,所有的建設計劃速度開始了飛速攀升。
據有關部門統計,月球的冶煉製造工廠可以每天製造超過五十萬架小型個人工作穿梭機,可以每天熔鍊一百二十億噸各種合金,有超過五千萬人在製造與冶煉行業工作,有超過三億人進行挖掘作業,有超過一億五千萬人奔波於戴森雲修復作業,有超過兩億五千萬人位於太空環作業……
可以說,除開老人與孩子,除開必要的政府管理人員與軍人,再除開實在不適宜外出太空的人員,基本上已經做到了全民勞動的極限了!
據統計,每一天於月球降落的作業飛船與穿梭機數量超過了兩千萬,有許多工人甚至可以在宇宙太空停留長達一個月,吃喝都在穿梭機上解決,直到政府傳來強制命令,這才回歸月球休息一兩天,接著又開始了各種作業工作報名。
許多政府高層的老人們,他們看到這些時都在淚目。
按照他們的說法,當初發生在三個國家的黃金時代,似乎又一次出現在了他們的眼前。
危機危機,既是危險,也是機遇。
這是屬於人類的時代洪流,滔滔向前,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