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剛剛那一段資訊真的是打破了第四面牆,從觀察者口中得到的資訊,那這電話桶的核心層次簡直可謂是高不可言,甚至就是觸及到了敘事者層面上了。
那麼從這電話桶裡獲得任何資訊,或者是獲得任何東西都不足為奇。
當下路遠明收拾心情,繼續開始了對電話桶的各種測試。
與此同時,當路遠明這一方的資訊傳遞到了外界時,黑洞二字引發了科學界的連篇討論,而作為天體物理方面的最大拿,也是現在人類科學家中可以稱為大科學家的最頂尖,席勒·羅德里格斯剛一聽到黑洞二字就有些發愣。
在他周圍的人都是同一科研團隊的,要不就是他的手下,要不就是他的學生,甚至還有幾個第一學院的研究生,這時候大家也都發現了席勒·羅德里格斯的不對勁,而他也立刻就對身旁幾人道:“把三天前拍攝下來的耀星圖發到大螢幕上!”
當下這幾個研究人員都是行動了起來,只是篩選點選了幾下,一張最新式高倍率超電磁天文望遠鏡所拍攝下來的太空圖片就出現在了螢幕上。
自來到艾波星系後,席勒·羅德里格斯所在的研究團隊就變得了更加忙碌。
之前對於艾波星系的戴森雲問題,席勒·羅德里格斯團隊其實是有錯漏的。
一開始研究周邊深空星系,艾波星所展現出來的光亮度在短時間內有著巨大變化,這其實已經預示著艾波星系很有可能有文明存在,那怕是思維不往戴森球或者戴森雲考慮,也可以先做好有文明的預設,如此一來至少人類文明先就有了一個戒備心態,之後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會有一個預案了。
但正因為人類是第一次離開地球圈,第一次進入宇宙深空,所以還用著在地球上的思維,對於宇宙中那些星系星空的變化反應遲鈍,那怕是真有什麼發現,也多是堆積資訊,若是無事發生,那就非得是以年計算才會對其進行徹底分析與研究。
而吃過一次虧後,席勒·羅德里格斯也是痛定思痛,現在每一次有天文尺度上的發現,他都會立刻帶著團隊進行相關方面的研究與分析,特別是對於類似戴森球變化,或者可能是宇宙戰爭方面的資訊,他更是會帶著團隊加班加點的進行解析與確認。
“這個耀星是三天前拍攝的圖片,其身影剛好被擋在了戴森雲結構體後,只有月球環繞艾波星到達極地方位時,這才能夠將其拍攝完整……”席勒·羅德里格斯沉聲對周圍人道。
周圍人都是認真的看著這顆耀星,半響後就有人問道:“老師,這顆耀星有什麼問題嗎?難道……又是有宇宙文明在建設戴森球或者戴森雲?“
所謂耀星,其實是一種變星體,其光亮度有時在幾分鐘內提升幾個星等以上,並持續幾分鐘到幾小時後又慢慢復原,吃過艾波星的虧後,這顆耀星可是被研究了又研究,以確保其不是又一個宇宙文明在建設戴森球什麼的,而從分析結果來看,這顆耀星確實不是戴森球之類建築的恆星系。
“不,我覺得,這顆耀星並不存在戴森球建築可能性,這個在之前的研討會上就已經確認,因為沒有任何文明……至少是需要建造戴森球的文明,可以在短短几分鐘內就突然建造好至少三分之一的結構來,這確實就是一顆耀星無疑,但是我想要說的不是這個……這顆耀星的光亮在這個角度上似乎有些問題啊。”
席勒·羅德里格斯用滑鼠控制箭頭指向了圖片的一角,他沉思了半響道:“也不排除可能是拍攝問題……向政府請求再度對該方位進行多重拍攝,請求太空望遠鏡拍攝許可權。”
“是。”
立刻就有人員去忙碌了,而席勒·羅德里格斯就緊緊的盯著這副畫面上的星圖。
“……疑似紅移,以及可能存在的光線扭曲……”
“莫非,艾波星系外存在著一顆流浪黑洞?”
當天月球環繞艾波星飛行到適合角度時,對該耀星進行了高規格的多重拍攝,一共有六具太空望遠鏡參與了此次拍攝。
接著就是成相,分析,透過數學公式的計算,以及對艾波星恆星引力進行的再度計算。
當天晚上時,路遠明收到了席勒·羅德里格斯科學團隊的報告。
一顆黑洞就在艾波恆星系邊緣,與人類就相隔了艾波恆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