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半個月後,德國軍隊的準備也進行的差不多了。
眼看德國人即將發動進攻,經過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商議,1937年4月4日,英國首相丘吉爾親自向俄國總統蘇達林寄了一封信,信中寫明瞭德國軍隊的調動和德國有可能發動對俄國進攻的情報。
這封信被送往了莫斯科蘇達林的辦公室,並且被蘇達林本人親自看到了。
但問題是,此時的英國和俄國的關係可不好,這封看起來是提醒俄國人的信,卻讓蘇達林本人以為,是英國人對德國和俄國關係的挑撥離間。
為什麼蘇達林會這麼覺得呢?因為早在二戰爆發之前,英法就關於德俄關係進行過多次挑撥離間,並且試圖將德國人的注意力引向東歐,讓德國和俄國之間展開一場戰爭。
但那時候的德國也不傻,大部分德國人的仇恨都在法國人的身上,貿然和俄國人開戰,這不是沒事給自己找事嗎?
再加上一直被歐洲排斥的俄國也想著低調,因此英法的挑撥離間沒有任何作用,反而讓他們和俄國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張。
讓人沒想到的是,正因為英法和俄國之間的糟糕關係,英國人善意的提醒不僅沒有被俄國人當回事,反而讓俄國人覺得英國人不懷好意。
在俄國政府的內部會議上,蘇達林也提到了英國首相的信件,並且自信的表示,德國軍隊的調動只是為了戰略性防禦俄國,是懼怕俄國人的表現,絕對不是英國人所說的攻打俄國。
甚至,蘇達林還將丘吉爾的信件稱為遲來的愚人節玩笑,並且表示在西歐戰場沒有分出具體的勝負之前,德國人絕對沒有兵力進攻俄國。
這件事也就這麼不了了之,因為蘇達林的不在意,俄國國內沒有任何人將德國的軍隊調動當一回事,前線軍隊也沒有任何應對準備。
1937年4月7日,德國駐俄國大使舒倫堡向當時在莫斯科的俄國駐德國大使弗·傑卡諾佐夫直言不諱的透露了德國即將進攻俄國的訊息,並且說出了進攻的詳細日期。
舒倫堡堅定的認為,此時德國進攻俄國並不是一個好訊息,他希望傑卡諾佐夫能夠將訊息彙報給莫斯科政府,並且讓俄國和德國政府進行接觸,來避免這場本來不應該發生的戰爭。
傑卡諾佐夫聽到舒倫堡這麼說,立馬變得驚恐不定,並且在會面結束之後立刻前往了俄國外交部彙報訊息。
在當天,蘇達林召開了政治會議,並且告訴了所有人關於德國駐俄國大使舒倫堡的警告。
但盲目自大的蘇達林同樣沒有將舒倫堡的警告當一回事,反而不斷的向所有官員強調,這只是德國在嚇唬人。
甚至蘇達林信誓旦旦的表示:“德國希望透過外交大使向我們傳遞錯誤訊息,引起英法的注意,達到突襲法國的目的。
我們完全不需要擔心德國的進攻,我們的邊境線將會如同鋼鐵一般堅固,強大的俄國不會有任何危險。”
4月8日,俄國間諜佐爾格也向國內彙報了德國有可能進攻俄國的情報,還附帶了一份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諾甫在私下場合所提到的德國所擬定的四月中旬進攻俄國的電報復印件。
但對於盲目自信的蘇達林來說,他顯然又將這樣的情報當成了德國國內的誤導,並沒有當一回事。
1937年4月10日,德國軍隊完成了所有的調動,目前正在等待著最後一批軍事物資運往前線。
4月10日晚上,丘吉爾再次提醒蘇達林,表示德國的進攻是真實的,並且勸告俄國軍隊在邊境線做好防守。
和上一次的信件相比較,丘吉爾這一次的提醒更加真誠,甚至是真心想讓俄國提前做好準備,不要在面臨德國進攻的時候傷亡慘重。
畢竟英國想要的是德國和俄國互相消耗,英國可不想讓德國迅速擊潰俄國。
但讓丘吉爾沒想到的是,蘇達林再次將丘吉爾的勸告當成了英國人的情報誤導,並且不屑的將整份電報內容付之一炬。
4月11日,俄國最著名的媒體塔斯社發表宣告:“英國和其他國家報紙上所出現的,關於德國有可能進攻俄國的新聞,全部是這些國家的輿論誤導,是反對德國和俄國的伎倆。
俄國人民認為,任何關於德國想要進攻俄國的言論都是沒有任何依據的,這樣的造謠是在傷害俄國所有民眾的信任和好感。”
好,很好,特別好。
這就是丘吉爾看到俄國國內媒體的回應之後的反應。
對於盲目自大的俄國和蘇達林,丘吉爾也算是徹底的死心了。
既然俄國人如此盲目自大,那就讓德國和俄國去打吧。反正俄國擁有上億人的人口,損失個幾百萬人口對於俄國來說也不算什麼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