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代表著俄國軍隊根本無法在這片地區獲得糧食供應,除非他們願意洗劫這片地區所有的烏克蘭民眾。
在一開始的時候,俄國軍隊還是有著那麼一些理智的。他們一邊反抗德國軍隊收縮包圍圈的行動,另一邊試圖在整個包圍圈尋找突破口。
同時,俄國軍隊也和農田周邊的烏克蘭民眾取得聯絡,試圖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從烏克蘭民眾那取得糧食補給。
但很快,俄國軍隊就絕望了。
附近的烏克蘭民眾或許有一定的糧食儲備,但絕對支撐不了整整150萬的俄國軍隊。
甚至將這個數字縮小十倍也無法做到,因為德國人早就用半利誘半強迫的方式從所有烏克蘭民眾的手上收了好幾波糧。
伴隨著德國人逐漸將包圍圈收縮,俄國軍隊的處境變得越來越危機。
最終有一部分俄國軍隊忍不住了,他們強行的從附近烏克蘭民眾的手中取得了糧食,填飽了自己已經好幾天沒有吃飽飯的肚子。
但開這樣的先河對這150萬俄國軍隊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烏克蘭和俄國本土不同,兩地早就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民族意識。
雖然同屬於東斯拉夫人,甚至連樣貌也差不了多少,但烏克蘭地區的民眾仍然堅持認為自己是烏克蘭人。
面對著俄國軍隊這樣光明正大的搶奪行為,自然引起了許多烏克蘭民眾的不滿。
德國人也樂見於此,不僅沒有阻斷俄國人從烏克蘭民眾那獲取糧食的途徑,反而還放鬆了相關的限制,確保俄國軍隊可以源源不斷的從烏克蘭人那搶到糧食。
一次兩次的小範圍搶糧也不算什麼,但當俄國軍隊大範圍的從烏克蘭民眾那搶奪糧食的時候,俄國軍隊的危機也就來臨了。
烏克蘭民眾開始自發的和德國進行合作,這150萬被包圍的俄國軍隊的行蹤也就暴露在德國軍隊的眼前。
隨著德國媒體的大肆報道,基輔附近甚至整個烏克蘭地區的民眾都對俄國軍隊表達了不滿,甚至有烏克蘭的政黨表示這些俄國軍隊才是烏克蘭的敵人。
而俄國軍隊搶奪了幾次糧食之後,也發現這片地區的烏克蘭民眾已經沒有剩餘的糧食供俄國軍隊食用了。
在缺少彈藥補給和糧食的情況下,俄國軍隊只堅持了半個月的時間,最終被德國軍隊一步一步縮小包圍圈,並且在基輔東部100多公里的地方,實現了對整個俄國軍隊的擊敗。
150萬俄國軍隊傷亡超過60萬人,有接近90萬俄國士兵被俘虜,也有一萬多名俄國士兵失蹤在戰場上。
如果按照戰前的情況,這些失蹤的俄國士兵會很好的隱藏在基輔地區。在基輔附近的民眾敵視德國人的情況下,德國人根本不會獲得這些俄國士兵的行蹤。
但俄國軍隊徹底得罪基輔附近的居民之後,這些俄國士兵的行蹤就變得透明。
俄國軍隊戰敗沒幾天的時間,就有基輔附近的民眾自發的舉報他們所發現的俄國士兵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