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陣地的義大利軍隊投降彷彿開啟了多米諾骨牌一般,在接下來短短几天的時間,英法澳三國聯軍所到之處,立刻就能看到高舉白旗的義大利軍隊宣佈投降。
比英法澳軍隊更懵的,是此時還在比塞大和突尼西亞堅守的德國軍隊。
本來按照德國軍隊的計劃,南面的義大利軍隊至少也能堅持兩週的時間。而在這兩週的時間裡,德國軍隊完全可以依託比塞大和突尼西亞的地形,修建出一道堅固的海岸防禦陣線。
但要命的是,義大利軍隊別說兩週的時間了,連兩天的時間也沒有堅持下去。
更重要的是,隨著突尼西亞地區最大的一股義大利軍隊投降,也徹底宣告英法澳三國軍隊從陸地上全面包圍了整個比塞大和突尼西亞地區。
1938年1月5日,義大利政府接到了來自德國政府的質問電報,詢問義大利軍隊為什麼沒有任何提前通知,就直接向英法澳軍隊投降。
此時的墨索里尼一臉懵逼,他甚至有點不相信德國政府的質問。
畢竟在北非軍隊前幾天的彙報中,正表明他們在堅決抵抗英法澳軍隊的進攻。
如果不是德國駐義大利大使也找了上來,恐怕墨索里尼還真的以為是敵國對德意關係的挑撥。
但此時的墨索里尼更懵逼了。明明前線說的是正在堅決抵抗,怎麼德國人又說前線的義大利軍隊已經投降了呢?
更重要的是,英法澳軍隊發動攻勢也沒幾天的時間。墨索里尼根本不相信強大的義大利軍隊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投降,更何況還是德國人口中沒有任何抵抗的方式。
但經過調查和詢問之後,墨索里尼徹底的沉默了。
現實給了他一耳光,讓他明白了他所認為的強大的義大利軍隊實際上只是浮雲。強大的是義大利軍隊所裝備的武器,並不是使用著這些武器的義大利士兵。
更讓人諷刺的是,墨索里尼所信任的義大利士兵不僅向英法澳投降,還投降的十分乾脆,真的是沒有一絲抵抗。
投降也就算了,義大利士兵所使用的投降旗幟居然是從義大利國旗上裁下來的。這種把國旗變成白旗的方式對義大利來說是一種侮辱,對墨索里尼來說那就是piapia的打臉了。
對義大利來說壞訊息並不止這麼少。因為被包圍的並不止突尼西亞地區的德軍,還有那些在突尼西亞地區登陸的義大利援軍。
此時前往突尼西亞毫無疑問是羊入虎口,這和送人頭也沒什麼區別。
察覺到不對勁的墨索里尼立刻示意義大利參謀部門叫停關於突尼西亞的登陸行動,但此時,突尼西亞的登陸已經進行到大半。
前去支援的30萬義大利軍隊已經有超過20萬成功在突尼西亞登陸,剩下計程車兵還在西西里島沒有出發。
聽到這樣的訊息,墨索里尼的臉徹底黑了下來。
目前義大利在突尼西亞地區的軍隊數量高達40萬以上。而以突尼西亞被包圍的局勢來看,這40萬義大利軍隊基本上只有被圍殲和投降兩種命運。
考慮到北非戰場義大利軍隊的表現,相信絕大部分義大利士兵會選擇第二種。
這也代表著,義大利或許將成為二戰有史以來投降士兵人數最多的國家。
這可是整整40萬軍隊!對目前幾乎已經喪失所有殖民地的義大利來說,這40萬軍隊可全部都是由義大利人組成的。
如果40萬人全部被俘的話,這對義大利民間的戰爭支援度絕對是沉重的打擊。
畢竟40萬人就代表著40萬個家庭,40萬個家庭至少也代表著上百萬的義大利民眾。
而英法澳聯軍手中掌握著這40萬義大利士兵的俘虜,就相當於掌握著義大利40萬個家庭的命脈。
要是這件事情處理不好的話,甚至有可能在義大利激起高昂的反戰情緒。畢竟義大利在一戰中可是和英法作為盟友的,而作為盟友的歷史正好就是背叛了德國人。
這件事情並不只墨索里尼在擔憂,清楚義大利人秉性的德國政府同樣也在擔憂。
要是讓義大利重蹈覆轍,在戰爭中期直接背叛德國加入英法的陣營,那這樂子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