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能拖到德國取得了歐洲戰場的勝利,島國仍然有勝利的機會,甚至還可以反攻澳大拉西亞,進而控制澳洲發達的礦產資源。
正當近衛文麿幻想著拖到盟友打贏戰爭支援自己,然後控制澳大拉西亞礦產資源的時候,澳大拉西亞這邊,20枚原子彈已經在準備當中了。
其中,有10枚原子彈會採取地爆的方式,專門用來攻擊島國在本土和殖民地(只是朝鮮半島!!!)的軍事基地,地堡以及重要設施。
剩下的10枚原子彈採取空爆的方式,用來大規模殺傷島國的人口,破壞島國的工業基地和城市。
根據爆炸方式的不同,20枚原子彈內部所裝載的核原料重量也不同。不過威力再小的原子彈也不會比廣島的那枚差,畢竟澳大拉西亞目前在原子彈方面的技術,可以說已經領先轟炸島國時期的美國了。
不管島國人願不願意,他們都將成為人類歷史之最,即第一個被投放原子彈的國家,以及被投放原子彈最多的國家。
因為這次行動太過龐大,預計至少能夠殺傷500萬以上的島國人。
因此,在投放原子彈之前,必要的外交準備還是一定要做的。
1937年8月28日早上八點,澳大拉西亞再次召開了外交記者會,並且在會議上多次要求還停留在島國的外國人儘快離開島國。
如果真的無法離開島國,也要前往人口稀少的鄉村和郊外,儘可能離開類似東京這樣的人口密集的大規模城市。
媒體們興奮了,雖然不知道澳大拉西亞的行動是什麼時候,但這樣的警告讓他們明白,肯定是有行動的,而且不會太晚。
島國政府恐懼了,近衛文麿剛剛結束會議,就收到了這個讓人驚恐的訊息。他不知道澳大拉西亞是否擁有更多的恐怖武器,但從澳大拉西亞再次召開外交記者會的行動來看,恐怕結果並非他們所預料的那樣。
縱使外界的反應再怎麼多姿多彩,澳大拉西亞國內的反應還是比較穩定的。
民眾們對於向島國投放原子彈沒有太大的排斥,甚至因為之前島國主動襲擊澳大拉西亞港口導致大量士兵和平民死亡的原因,反而讓澳大拉西亞人拍手叫好。
對於阿瑟來說,民眾們的反應才是他最需要了解到的東西。島國人也能算人嗎?這恐怕未必。
雖然因為澳大拉西亞參戰的原因,這個世界的程序是有很大的改變的。但島國目前的所作所為可沒有絲毫改善,他們的某些殘忍實驗仍然在進行當中。
對於這樣甚至都不能算得上人的物種,為什麼需要憐憫呢?就算是需要憐憫,那也是應該讓上帝去憐憫他們。
至於阿瑟和澳大拉西亞的任務,那就是送所有該死的島國人去見上帝。
在行動之前,阿瑟也看到了關於整份行動的具體彙報,並且批准了行動的所有內容。
對於島國殖民地的轟炸,阿瑟是沒有想到的。但仔細想想,後世的半島棒子也不是什麼好東西,炸了也就炸了。
更何況,根據軍事情報局和皇家安全情報局的情報來看,島國在這個半島確實部署著數量不少的軍隊。
這麼一來,轟炸也就名正言順了,阿瑟也只是猶豫了那麼零點幾毫秒,就迅速的批准了轟炸島國殖民地的計劃。
8月28日中午11點,澳大拉西亞外交部門照會了駐紮在澳大拉西亞的所有外國大使,並且提出了唯一一個要求,那就是警告這些外國大使聯絡他們所有在島國的民眾,並且儘可能勸返這些人。
在和英法大使的對話中,兩個國家終於忍不住了,不斷的詢問澳大拉西亞所使用的轟炸島國的武器的科技手段,並且要求澳大拉西亞向他們分享科技。
對於這樣的要求,外交大臣威靈頓微笑著表示:“no way.”
無論如何都不,這就是澳大拉西亞的態度。
別說目前和英國人的關係已經降低了很多了,哪怕是維多利亞時期親密無間的關係,都不足以讓阿瑟向英國人分享原子彈的技術。
關乎國家利益,阿瑟是無論如何也不會退讓的。如果英法繼續糾纏的話,大不了澳大拉西亞和德國和解,放任德國佔領歐洲。
反正世界很大,一個國家是怎麼也佔領不完的。到時候德國掌控歐洲,澳大拉西亞掌控太平洋兩岸,完全能夠互相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