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澳大拉西亞的戰爭並不是一場簡單的戰爭,而是賭上整個島國命運的國運之戰。
如果戰敗的話,近衛文麿可不相信擅自發動戰爭的島國會有什麼好下場。特別是澳大拉西亞本土距離島國並不遙遠的前提下,島國的下場就算不是殖民地,恐怕也好不了多少。
更重要的是,包括島國天皇和近衛文麿首相在內,他們可都是支援對澳大拉西亞發動突襲的政府高層。
戰爭進行的這樣是他們絕對不願意看到的,不管是心理上的逃避責任還是真的不願意看到島國失敗,反正他們是決定繼續抵抗下去的。
好訊息是,目前得到了天皇的支援之後,政府的各種徵兵計劃將沒有太大的阻礙。
目前島國軍隊只有400萬左右,這還遠遠沒有達到島國能夠承擔的最大軍隊規模。按照島國超過7000萬的人口來預計,最大限度的情況下,島國能夠動員的軍隊總數將接近1000萬。
如果再加上來自朝鮮殖民地的人口,島國的最大軍隊人數將有希望突破千萬人,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
動用整整1000萬軍隊來守住島國本土,至少在目前的島國天皇和近衛文麿首相看來,不說打贏這場戰爭,守住目前的前線的希望還是很大的。
大約過去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海軍大臣米內光政就帶來了近衛文麿最不想聽到的訊息,那就是島國政府精心組建的聯合艦隊確實已經被擊敗,只剩下十多艘並不顯眼的,並且一直處於艦隊後方的小型軍艦儲存了下來。
當然,或許也有一部分潛艇能夠倖存下來。但目前的問題是,因為山本五十六選擇用聯合艦隊的大部分主力繞後包抄,導致這些潛艇位於東京灣外圍,想要回到東京港口是很困難的。
再說了,就算這些潛艇能夠成功逃離,他們對於整場戰爭也沒有太大的作用了。除了能夠襲擊澳大拉西亞的民用運輸船之外,在面對驅逐艦以上的中型軍艦和大型軍艦的時候,潛艇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更重要的是,澳大拉西亞的潛艇數量遠多於島國。就算想要進行潛艇戰,島國也絕對不可能是澳大拉西亞的對手。
靜靜的待在自己的辦公室裡長達半個小時之後,近衛文麿終於走了出來,並且直接召開了內閣會議,宣佈了所謂的天皇的命令,也就是玉碎計劃。
何為玉碎計劃?
用一句話簡單的來概括,那就是寧可犧牲島國和殖民地加起來的一億人口,都要和澳大拉西亞拼個你死我活。
因為是天皇提出來的,再加上首相首肯的原因,在內閣的投票環節中幾乎是全票透過的。
當然,同時透過的還有對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海軍大臣米內光政的逮捕令。
既然海戰已經失敗了,那麼肯定要尋找一兩個地位足夠的背鍋者,來承擔海戰失敗的全部責任。
只有讓民眾們將內心的憤怒全部發洩出來,接下來關於對澳大拉西亞才能得到民眾們的支援。
一邊緊張的備戰,島國政府也在想著其他的方法來應對目前的危機。
說實在的,如果只是簡單的兩軍對戰,島國軍隊是不佔任何優勢的。除了目前在人力方面還算充足之外,因為澳大拉西亞的封鎖,島國在礦產資源和工業方面都已經陷入危機,導致島國的軍工生產也有著相當嚴重的影響。
雖然口口聲聲說島國的7000萬人口能夠武裝出上千萬的軍隊,但目前的武器裝備最多支援500萬左右的軍隊。
如果士兵再多的話,國內武器裝備的生產根本支撐不了這麼多軍隊的消耗,後勤將會面臨極大的壓力。
正如同島國天皇所說的不惜一切代價守住國土,島國陸軍部在不斷徵兵的同時,也接連批覆了幾個計劃。
首先就是關於生化武器的實驗和使用。雖然像澳大拉西亞軍隊使用生化武器會導致國際輿論的譴責和敵人更猛烈的報復,但現在明顯已經沒得選了。
澳大拉西亞已經在海軍和空軍方面取得了完全的優勢,如果不在陸軍方面想想辦法的話,島國的潰敗也只是時間問題。
除了生化武器之外,島國也開始研究更具殺傷力的武器,甚至不惜以平民作為實驗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