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相較於一戰來說,坦克軍隊的繞後和包圍明顯更具殺傷力。如果俄國軍隊沒有任何準備的話,他們面臨德國軍隊來自後方的衝擊,根本沒有辦法抵抗絲毫。
“既然如此,那就暫時放棄巴拉諾維奇吧。”古德里安笑了,笑容是那麼純真:“我們也去比亞韋斯托克湊個熱鬧,相信俄國的巴甫諾夫將軍應該會很歡迎我們的。”
另一邊,此時的巴甫洛夫正在幹什麼呢?
整個西方面軍正在進行一場軍事會議,商討的就是關於目前戰爭的情況以及應對方法。
在會議中,西方緬軍總司令巴甫羅夫主張堅決守住比亞韋斯托克,並且依據比亞韋斯托克,格羅德諾和佈列斯特三座城市之間距離相差不大的地理位置,構建出比較堅固的三角陣地。
但方面軍參謀長有著其他的意見,方面軍參謀長認為,西方面軍整整三個集團軍位於巴甫洛夫所說的三角陣地地帶,明顯有些過於冒險。
這塊地區整體上位於突出地帶,一旦被德國裝甲部隊繞後突襲的話,很有可能會讓三個集團軍全軍覆沒。
但對於總參謀長的觀點,巴甫洛夫明顯不屑一顧。在軍事會議上,巴甫洛夫直接表達了明確的反對態度:“利用坦克部隊突襲敵方後方的方法根本無法獲得戰爭勝利,坦克部隊根本跑不了這麼遠的距離,他們也不可能繞過我們的城市,對我們的後方造成威脅。”
當然,西方面軍的爭吵其實也沒有那麼重要。雖然西方面軍是巴甫洛夫說了算,但在整場戰役的規劃佈局和戰爭方案上,明顯所有軍隊都是最高統帥部說了算的。
在這樣一場防禦戰爭中,在沒有最高統帥部的命令之前,如果巴甫洛夫敢擅自撤退的話,他的下場可想而知。
這也導致巴甫羅夫根本不敢提撤退的計劃,哪怕將所有軍隊都集中到比亞韋斯托克三角突出地帶,也必須得守住比亞韋斯托克。
雖然巴甫洛夫的表現有些差勁,但西方面軍也不是沒有看得清局勢的人的。
在這場軍事會議結束之後,西方面軍副司令博爾金找到了第十集團軍司令格魯別夫和第三集團軍司令,並且提出了自己的應對方案。
第十集團軍擁有1支機械化軍隊和1支騎兵軍隊,對於目前的俄國西方面軍來說,這已經是能夠拿出的抵禦德國裝甲部隊的最後手段了。
於是乎,博爾金命令第10集團軍的第6機械化軍和第6騎兵軍在佈列斯特和格羅德諾的後方展開部署,如果發現德國裝甲部隊,儘可能拖延他們的前進。
另外,博爾金還命令第3集團軍的第11機械化軍向比亞韋斯托克北部的德軍陣地蘇瓦烏基展開進攻。
蘇瓦烏基位於原本的波蘭和立陶宛邊境線,再往西就是東普魯士的柯尼斯堡。
進攻這裡有個好處,可以很快的吸引德國軍隊的注意,減小比亞韋斯托克地區俄國軍隊的壓力。
畢竟蘇瓦烏基距離柯尼斯堡只有100多公里的距離,甚至距離波羅的海也只有100多公里的距離。
如果真的讓俄國人攻下了這座城市,俄國軍隊不僅能夠威脅到德國東普魯士地區,還能夠威脅到波羅的海三國,並且全面緩解聖彼得堡所面臨的壓力。
如果沒有波羅的海三國的話,北歐三國的壓力也會驟降,這對於現在的德國來說,可並不是一件好事。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德國和俄國軍隊圍繞比亞韋斯托克三角陣地展開了猛烈的攻防戰。
德國軍隊多次進攻比亞韋斯托克,但都被俄國軍隊屢屢擊退。不過德國軍隊還是對俄國軍隊造成了大量的傷亡,特別是位於最前線的第10集團軍,短短几個小時的時間裡,傷亡人數就已經突破了5000人。
雖然一支集團軍的人數高達十多萬甚至幾十萬,但俄國人明顯也承受不了如此大規模的消耗。
4月16日凌晨三點,俄國第十集團軍明顯撐不住了,請求預備部隊的支援。
這一點尤為關鍵,預備部隊位於三角形的中後方,不僅能夠隨時支援比亞韋斯托克,格羅德諾和佈列斯特任意一座城市,同樣還能保護這座陣地的後方,防止德國軍隊的突然襲擊。
但如果調動這支預備部隊的話,雖然會加強比亞韋斯托克的防守,但這座陣地的後方可就真的沒有部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