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察核武器研究小組的工作進展,並且對研究小組的所有科研人員進行加獎和鼓勵,向他們發放來自阿瑟和王室的獎勵,同時許諾讓他們抽空見家人之後,阿瑟也就結束了對於核武器研發小組的檢查。
至於親眼去看看核武器的工作流程,阿瑟其實是沒有太大的興趣的。
不開玩笑,這些工作流程都是比較危險的,稍有不慎就是巨大的人員傷亡。
阿瑟如果執意要看,這些科學家肯定不會反對,但絕對會給核武器的科研進度造成巨大的破壞。
這些科學家一來要照顧阿瑟的安全,二來還要在阿瑟的觀看下進行核武器的製作流程,想要不出錯是很困難的。
阿瑟可不會給自己找麻煩。畢竟正所謂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一個合格的君主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不給自己和自己的手下找麻煩。
很多的麻煩是自己自找,阿瑟還是很清楚這個道理的。只要阿瑟安安穩穩的進行視察,就不會出現任何問題,還能獲得這些科學家的好感,何樂而不為呢?
從核武器研究專案小組所在的城市返回聖阿瑟堡之後,阿瑟很快就收到了訊息,那就是德國方面的變故。
和義大利差不多,德國方面終究還是發生巨大的變故了。
阿瑟對此毫不意外。德國糟糕的經濟現狀就已經決定了政治局勢的混亂,發生政變和革命是完全正常的。
當然,還是和歷史上那樣,小鬍子順利上臺,被威廉二世命名為德意志帝國首相,並且廢除了德國總統的職位。
歷史上光榮退休的興登堡總統不僅被迫丟掉了總統的職位,還揹負了讓德國在一戰中戰敗的罵名,病倒在返回家鄉的路途中。
自義大利之後,德國也進入了極端主義的統治之中。威廉二世或許是厭倦了政治鬥爭,也可能是聽從了阿瑟的勸告,決定暫時遠離德國的政壇。
總之,成為德國首相之後,德國的軍政大權就落到了小鬍子的手中。
當然,說是軍政大權,實際上是一團亂糟。小鬍子之所以能夠順利的接手興登堡的權力,除了他在德國民間備受推崇之外,他所建立的衝鋒隊,其實已經變成了德國人數最多的武裝力量。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要知道,德國的軍隊規模被限制在15萬人。各邦國一瓜分之後,帝國政府的陸軍人數已經不到7萬人。
再看看小鬍子這邊。衝鋒隊的人數已經超過20萬人,遠超德國軍隊人數的總和。
在各邦國各行其政,隱隱有獨立出帝國政府的局勢之下,小鬍子在帝國政府真的沒有對手,這也是興登堡總統的統治走向滅亡的原因。
不得君主威廉二世的信任,不得底層民眾的信任,不得政黨的信任。
僅有容克貴族的支援和軍方的少部分力量,興登堡總統已經無法維持自己的統治,他的總統寶座更多的也只是笑話。
興登堡總統被彈劾下臺更像是威廉二世和小鬍子共同合作的結果。
作為利益交換,威廉二世任命小鬍子為德國首相,將德國的軍政大權都交給了他。
小鬍子也將保障威廉二世的君主地位,他的統治生涯不會主動的廢除君主制。
做完這一切之後,威廉二世帶著自己的子女和家人,搬遷到了柏林郊外的一座小城鎮居住,表達了自己從此不干涉政治的決心。
小鬍子也得以放心,可以開刀闊斧一般的在德國實行自己的改革,將德國建設成自己心目中那個強大的帝國。
當然,現在是1930年,英法對於德國限制還是很看重的。
小鬍子暫時也沒有廢除限制條約的打算,畢竟敵人這個時候還是很強大的。
而且,鄰居的戰爭和英法的軍備競爭也讓小鬍子看到了希望。再加上義大利的墨索里尼,小鬍子彷彿看到了將來的局勢,也看到了德國先後打敗強大的敵人,統一整個歐洲的結局。
雖然阿瑟對於這樣的變動早有預料,但不進行反應和防備是根本不可能的。
英法也在關注著德國的變動,他們也在擔心德國人是否會衝破限制,成為影響歐洲穩定的又一個嚴重威脅。
好訊息是,小鬍子在明面上沒有太過瘋狂的舉動,這讓英法是比較放心的。
法國軍隊甚至還挑釁般的在邊境地區鳴槍示威,確認德國軍隊沒有任何反應和威脅之後,法國政府這才放心。
對於這個陸軍人數只有15萬,國內各邦國和帝國政府完全不和的德意志帝國,英國和法國都認為其沒有任何威脅。
哪怕換了一個統治者,英法仍然認為德國在短時間內不會恢復,自己的心腹大患仍然是彼此。
也正因為這樣,在試探德國人沒有任何額外的野心之後,法國人將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和英國人的對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