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戴高樂將軍在我們的幫助下迅速建立臨時軍事政府,那麼現在的法國政府就不足為慮了。”
戴高樂再次點了點頭,但很快又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如果僅憑我的裝甲軍,恐怕很難掌控整個法國軍隊吧?
就算加上羅恩次長,我們也很難影響所有的軍隊,政府很有可能會再次反撲。”
“是的,這就需要一個在軍方很有威望的傢伙來鎮住他們。”馬丁彷彿早有準備一般,提出了一個讓戴高樂意想不到的人選:“你覺得魏剛將軍怎麼樣?”
“當然可以,魏剛將軍絕對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戴高樂點了點頭,總算是對馬丁所提出的計劃有了些許的信任。
至少在目前看來,馬丁將軍所提出的計劃還沒有任何漏洞。
軍隊可以輕易的攻破現在的巴黎,掌握現在的政府。如果有著魏剛將軍的幫助,掌控法國的軍隊也不成問題。
這也代表著,這次行動基本上已經萬無一失,法國終於可以擺脫那些主和派懦夫的荼毒,重現法蘭西的榮光了。
“那我們什麼時候行動?”確定參加這場計劃之後,戴高樂也就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對於這場行動,戴高樂已經有些迫不及待。
如果不早點行動的話,等到德國軍隊兵臨巴黎,再想要實施政變就有些困難了。
“等著我們的暗號吧,戴高樂將軍。”馬丁一臉微笑,彷彿計劃是什麼不重要的東西一般:“讓這場商談再進行幾天,對於將來臨時軍事政府掌控法國也很有幫助。”
很明顯,政變也是需要一個比較合法的理由的。
要想打贏這場戰爭的話,所有法國民眾的支援就是絕對關鍵的因素。要想取得所有法國民眾的支援,這場政變就必須有一個非常合理的藉口。
在所有藉口中,現任政府通敵叛國絕對是最好的理由。只要能夠多掌握一些法國政府和德國商談的情報,同時根據現在法國政府的各種行動,將現在的法國政府宣傳成通敵叛國的背叛者,這場政變也就有了非常好的理由。
更重要的是,這麼做還能將戰爭的責任全部甩脫給之前的法國政府。只要臨時軍事政府重新整頓軍備,法國軍隊就能以全新的面貌重新迎接戰爭。
一個完全堅定主戰的法國政府,明顯更加符合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利益。
再加上各方的努力,將戰事完全拖延在法國境內,甚至拖延在巴黎以北還是很有可能的。
當然,雖然這麼做看起來犧牲最大的是法國人。但相較於歷史上那個名聲敗壞的法國來說,或許這個世界的法國在名聲方面會有一定的收益。
畢竟那句永遠不可能在法國投降之前攻破巴黎的調侃,對於100年前還是歐洲霸主的法國來說傷害太大了。
1936年8月5日,法國政府和德國軍隊的第一次接觸宣告破裂。
法國政府妄想保住自己的大部分國土,這對德國軍隊來說是完全不可能的。
談判破裂之後,德國軍隊繼續挺進,並且很快抵達了馬斯河沿岸。
如果渡過馬斯河的話,巴黎就很有可能被德國軍隊包圍。
在這樣的危機時刻,部分國會會員向法國國會提出了更加荒謬的提議,那就是讓所有軍隊撤出巴黎,搬遷到南部的圖爾,來避免戰爭造成的無謂傷亡。
更荒謬的是,在國會的投票表決中,有接近一半的國會會員投了同意票,面對四分之一的棄權票和接近四分之一的反對票,幾乎佔據了絕對優勢。
1936年8月6日,在英法雙方統治者的會面中,丘吉爾首相向法國阿爾貝總統提出了提議,表示法國軍隊在被打垮之後,法國應該進入游擊戰,來騷擾和拖延德國人的進攻,並且為大後方法國軍隊的重新組建尋求機會。
但丘吉爾的提議遭到了阿爾貝總統的果斷拒絕。阿爾貝總統表示,這麼做會讓法國受到更深的傷害,這並不符合法國政府和民眾的利益。
阿爾貝總統果斷拒絕的態度,也讓丘吉爾明白了和平談判根本無法迫使法國重新回到戰爭的立場。
1936年8月7日早晨,倫敦和巴黎大量刊發了關於“凜冬將至”的報道。
正當人們疑惑報紙上的新聞到底在說什麼的時候,巴黎城外轟隆隆的裝甲聲,徹底改變了法國政府和戰爭。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日萬第1/10天,已更3000/10000,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