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登陸戰拖延了加里曼丹和菲律賓軍隊20多天的時間,但這十多萬的土著軍隊登上琉球群島之後,聲勢還是十分浩大的。
有著這些土著軍隊,琉球群島的秩序可以得到完全的保障。更重要的是,一些暗中躲藏在城市和鄉村中的島國士兵,也可以用這些土著士兵來清除。
自7月24日登島之後,澳大拉西亞方面僅用了兩天的時間,就基本全面肅清了琉球群島的秩序,消滅了琉球群島上的所有島國軍隊。
時間截止在7月26日晚上6點30分,第九軍軍長克里斯蒂給阿瑟發的一份電報中有著如下的資訊:“陛下,第9軍已經奉命完成了清除任務,可以確保琉球群島上沒有任何一名敵軍。
目前海軍和空軍基地建設任務已經全面展開,第9軍可以隨時投入下一場戰鬥。”
在這份電報中,克里斯蒂軍長也附帶了一份第9軍的傷亡情況。
因為主要的登陸戰都是菲律賓和加里曼丹軍隊參與的原因,第9軍的傷亡其實並不高。
由4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和1個炮兵師組成的第9軍,真正有大傷亡的只有參與空降的1.2萬名傘兵。
這些傘兵是由4個步兵師組成的,平均每個步兵師的傷亡只有2000人出頭,每個師仍然具備足夠的戰鬥力。
阿瑟給克里斯蒂師長的回信中表揚了第9軍的作戰表現,並且命令政府準備更多的物資和資金前往琉球群島。
當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對功勞的統計和彙報。這些戰爭中的功勞不僅關乎著士兵和軍官們的賞賜,同樣也關乎著他們能否靠著這場戰爭,直接成為國家的中上層階級。
阿瑟也特意多次囑咐,在清點和統計士兵們的功勞的時候,一定要實事求是的統計,嚴厲的杜絕弄虛作假的行為。
除了防止有人惡意誇大自己的功勞之外,也是防止可能有軍官搶佔士兵的功勞。
對於士兵們的具體功勞,除了依據各軍隊所彙報的清單之外,還會透過參謀部進行具體的戰爭模擬,防止有虛假現象發生。
與此同時,參謀部也向第9軍下發了接下來的作戰任務。
作戰任務很簡單,總結來說就是一句話,那就是全面佔領琉球群島。
雖然目前已經掌控了琉球群島的主島,但還是有大量的附屬島嶼和其他的大型島嶼在島國人的控制之中。
這些仍然還在島國控制之中的島嶼,就是第9軍和十多萬菲律賓以及加里曼丹軍隊接下來的任務。
全面佔領琉球群島之後,也就差不多完成了參謀部對於1936年作戰計劃設想。
島國是要打敗的,甚至還要全面的佔領島國。
但問題是,打敗島國的時間絕對不能是現在,至少不能是1936年。
因為在歐洲,此時的戰爭進行的相當激烈。一旦澳大拉西亞打敗了島國,就不得不調遣軍隊前往歐洲,和德國人打一場超級大戰。
相較於打島國來說,打德國明顯更加困難,而且會給澳大拉西亞軍隊造成更大的傷亡。
既然打島國和打德國都是完成任務,那麼自然是挑選更簡單的,比如島國這個軟柿子。
這或許有些不符合後世的印象,但在這個時代卻是那麼的理所當然。島國的強大是對工業落後的國家而言的,對澳大拉西亞這樣的工業強國來說,島國沒有任何強大的地方,除了人口。
問題是,澳大拉西亞已經掌握了核武器技術,人口之間的差距也沒有那麼致命。
要不是阿瑟不想過早暴露核武器,澳大拉西亞可以輕鬆的憑藉核武器,抹平和島國之間的人口差距。
島國因為人口較多的原因,一座大型城市的人口往往高達數十萬甚至上百萬。
多的不說,只要用原子彈轟炸20座城市,就能夠輕鬆的抹平島國和澳大拉西亞的人口差距。
至於投放20顆原子彈會不會有些慘絕人寰,這就不是阿瑟該考慮的事情了。不管是出於本心還是出於利益考慮,這種事情對於阿瑟來說,都是應該要做的,也是必須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