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使用第三方APP或各種瀏覽器外掛開啟此網站可能導致內容顯示亂序,請稍後嘗試使用主流瀏覽器訪問此網站,感謝您的支援!
第863章 地中海戰略計劃
雖然英國的陸軍暫時沒有太大的行動,但這不代表英國人真的會在戰爭前期無動於衷。
喬治六世很快就進行了大動作。所進行的第一步動作,就是重新聘請丘吉爾擔任海軍大臣,並且令丘吉爾全權負責海軍的攻勢。
這是丘吉爾非常熟悉的崗位,也是他重新返回到英國內閣政府的第一步。
擔任海軍大臣的第二天,丘吉爾就向喬治六世和鮑德溫首相提出了海軍的行動計劃“地中海戰略計劃”。
整份計劃其實很簡單,就是透過英法聯合艦隊,實現對地中海的全面封鎖。
而捷克步兵師之所以過早後撤的原因,就是那名捷克裔師長認為,第二集團軍的佈防是在把捷克人當做炮灰。
目前想要實現全面封鎖地中海,除了需要法國的海軍幫助之外,同樣也需要密切關注和得以保持良好關係的西班牙國。
這半個月以來,奧地利第三集團軍幾乎被打潰散,超過25萬的龐大集團軍,滿編不足一半。
因為之前進攻波蘭比較順利,德國人沿用了進攻波蘭的方式,並且將雙線進攻升級為了三線進攻。
在人口方面,奧地利帝國的人口堪堪突破了2200萬,只是義大利人口的一半左右,明顯已經低於正常的列強水平。
再加上波蘭的倉庫內還有著大量來自英法的武器,這些武器不僅能讓德國人大量研究英法的武器資料,同樣也能讓德國的武器設計經驗增長一截。
這所導致了一個比較要命的現象,那就是奧地利,捷克和斯洛伐克三國政府,對於其他政府所出臺的徵兵計劃並不滿意。
其實按照道理來說,德國人是德意志民族,奧地利人同樣也是德意志民族,雙方軍隊的實際戰鬥力應該差不了多少。
再加上奧地利民眾對於政府的支援度也不是太高。自一戰之後,奧匈帝國不僅退變成了奧地利帝國,他們還接連損失了匈牙利、波斯尼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等地區。
從地圖上能夠看出,奧地利目前的疆域有點類似於漢字中的“入”。“入”的上半部分,其實就是德國人一直心心念唸的捷克地區。
雖然墨索里尼的野心很大,但他對義大利軍隊的戰鬥力還是有著比較清楚的認知的。
封鎖地中海有兩個好處。其一,英法的敵人義大利是地中海國家,義大利國內缺少礦產,需要透過海運的方式從國外得到大量的礦產資源。
其次,地中海對於德意同盟來說也十分重要。一旦地中海被封鎖,德意同盟只有透過北海到大西洋航線,從歐洲之外獲得物資補給。
導致這樣差距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奧地利軍隊混編後的結果。
得益於如此龐大的人口,德國可以輕鬆的招募數百萬軍隊,甚至極限情況下,軍隊可以高達1000萬到2000萬左右。
義大利方面,總共投入了接近70萬軍隊。因為法國的參戰,義大利不得不拿出一大半的軍隊來防備法國的進攻。
在這樣的情況下,奧地利帝國各民族之間根本沒有辦法團結一心抵抗德國的入侵。
缺少了捷克地區的奧地利帝國,基本上已經不具備列強的實力了。更重要的是,沒有捷克的情況下,奧地利帝國的土地類似於一個長條“一”,這種國土形狀是最致命的。
還別說,波蘭的飛機制造技術還算不錯,相關的圖紙和設計資料也讓德國人受益匪淺。
這些坦克和飛機是德國在戰爭準備階段加急生產的,也有一部分是繳獲自波蘭的武器裝備。
如此不公平的待遇,導致許多捷克和斯洛伐克士兵對奧地利軍官不滿,甚至對奧地利軍官發出的命令陽奉陰違。
但代價是,奧地利帝國需要獨自撐過前一個月,這對軍隊數量不足的奧地利帝國來說是嚴峻的考驗。
第三集團軍之所以被包抄,其實就是第二集團軍在正面沒有抵抗住德國軍隊的火力。
甚至,第二集團軍中一個捷克步兵師因為過早後撤,導致第三集團軍的側翼遭到了威脅,才面臨被包抄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