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更是沒有絲毫偽裝的,出動了大規模海軍圍剿西班牙共和國政府所掌控的西班牙海軍。
在德國和義大利的聯合攻勢之下,西班牙共和政府節節敗退,軍隊和民眾的傷亡都十分慘重。
1936年1月7日,西班牙共和政府代表在世界聯盟例行會議上聲淚俱下,請求包括英法在內的各大列強幹涉西班牙內戰,並且提供了大量德國和義大利的飛機轟炸西班牙城市,並且造成大量西班牙平民傷亡的真實照片和證據。
在當天的投票上,世界聯盟會議以超過70%的絕對壓制,初步同意了西班牙共和政府代表所提出的支援西班牙的提議。
但第二天,在是否干涉西班牙戰爭的提案上,隨著法國人的主和表態,最終主和派以超過47%的票數(43%主戰,10%棄權),成功讓世界聯盟放棄干涉西班牙內戰。
其實從前後兩天的投票上就能夠看出,大部分中小國家是同意干涉西班牙內戰的。
他們也在懼怕,懼怕野心越來越龐大的德國,終究會有一天將目標放在他們的身上。
但可惜,世界聯盟雖然是國際性組織,但其中的話語權都掌握在列強身上。
只要列強表達了反對的態度,這些中小國家就不得不考慮和列強對著幹的後果。
更何況,表達反對態度的法國,可是歐洲除了英國之外,擁有殖民地最多,得到歐洲國家支援最多的列強。
在請求干涉西班牙內戰的提議被否決之後,西班牙共和政府代表帶著悲哀和憤怒的說道:“終有一天,你們會為今天的懦弱而付出代價!”
雖然已經退出了世界聯盟,但德國和義大利對世界聯盟的這次會議表達了密切關注。
在得知世界聯盟拒絕了干涉戰爭提議之後,德國政府和義大利政府在一次照會時,非常不屑的嘲笑到:“他們(英法)就是一群被嚇破了膽子的懦夫,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擋我們的腳步。”
話說回來,澳大拉西亞在這次投票中是投了同意票的。
但可惜,英法不同意干涉西班牙戰爭,澳大拉西亞也不至於隔著印度洋和大西洋,跨越萬里去援助已經快要滅亡的西班牙共和政府。
但出於種種利益考慮,在這次世界聯盟例行會議結束之後,澳大拉西亞代表找到了西班牙代表,並且表示澳大拉西亞願意向西班牙援助一批物資和武器裝備。
也正因為如此,澳大拉西亞很輕易的獲得了西班牙的友誼。
因為各中小國家的不滿,這場會議最終的結果變成了大新聞,在歐洲國家中廣泛傳播。
法國人懦弱的主和態度,和澳大拉西亞願意幫助西班牙的態度截然相反。也正因為法國人的襯托,反倒讓澳大拉西亞獲得了不少歐洲國家的好感。
說回澳大拉西亞。
阿瑟對於目前世界的局勢發展,感覺到了一絲陌生和危機。
這個世界的發展和歷史截然不同,這也代表著阿瑟並不能完全依靠歷史的走向來判斷現實世界的發展。
在真實的歷史上,德國先後吞併了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隨後才將目光放到了波蘭的身上。
但現在,因為奧地利帝國尚存的原因,德國首先就將目標放在了波蘭的身上。
一個吞併了波蘭大部分土地的德意志帝國,到底會選擇繼續東進,順應英法挑撥德俄關係的思路,還是穩固波蘭的統治之後,將軍隊調轉向西呢?
現在的法國能否抵抗住德國的進攻,歷史中並不存在的奧地利帝國能否發揮出自己的作用,這都是阿瑟並不能確定的事情。
既然一切並不確定,那麼只能將希望寄託在自己的強大身上。
在1936年快要到來之際,阿瑟再次召開了一場內閣會議,目的就是進行戰爭的準備。
在這場會議上,阿瑟大膽預言,戰爭將會在今年或者明年爆發。
為了應對這場可能遠超之前歐洲大戰的戰爭,阿瑟要求軍隊儘快擴大規模,海軍儘快進行生產,並且各行各業隨時做好進入戰爭狀態的準備。
除此之外,阿瑟也過問了武器裝備和醫療物資的生產。
德國消滅波蘭雖然很快,但這不代表歐洲戰爭也會迅速解決。縱使和歷史的發展已經完全不同,阿瑟仍然相信,這場嶄新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仍然會持續數年的時間。
在這場戰爭中,最重要的仍然是對戰略物資的儲備。儲備的物資越多,所能堅持的時間也就越長。
對於一場漫長的消耗戰來說,物資的儲備,以及民眾對於戰爭勝利的渴望,才是能否獲得勝利的關鍵。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