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軍隊正在大規模調動的事情,阿瑟明顯也是知情的。
相較於不以為意的法國政府,阿瑟內心早已明白,德國人的胃口絕對不會被一個小小的波蘭走廊就填飽。
既然已經知道了法國不斷退讓的態度,那麼何不趁著這次機會,直接吞併沒有任何準備的波蘭呢?
阿瑟這樣並不瘋狂的人都有這樣的想法,更不要說本來就很瘋狂的德國和義大利的統治者了。
在得知島國不斷的擴張軍備,並且在此方面對澳大拉西亞發出挑釁之後,澳大拉西亞政府很快就得出了結論,那就是島國在吸引澳大拉西亞的注意力,歐洲方面,德國可能很快就要行動了。
為了自己的利益,阿瑟當然是選擇將計就計了。
歐洲打的越熱鬧,對澳大拉西亞來說就更容易從戰爭中賺取更大的利益。
在沒有美國的這個世界,歐洲隕落的越快,澳大拉西亞獲得的好處也就越多。
為了配合德國人,阿瑟決定進一步擴張軍備,讓德國人相信澳大拉西亞的注意力已經被島國人吸引。
甚至,澳大拉西亞敵視島國的行為沒有任何掩飾,各種針對島國的軍備擴充層出不窮。
隨著時間來到1935年的10月3日,一條震驚整個歐洲的新聞瞬間點燃世界輿論。
在前一天,也就是10月2日,一艘從德國柏林前往羅馬尼亞的巨型飛艇威廉二世號,在經過波蘭疆域的時候墜毀。
雖然德國方面並沒有公佈飛艇墜毀的原因,但卻有著很多飛艇在半空中燃燒,以及墜落到地面的殘骸的照片流出。
要知道,這艘飛艇可是真正意義上的巨型飛艇。能夠用德意志帝國的皇帝威廉二世的名字來命名,足已經證明德國對於這艘飛艇的重視了。
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的。雖然飛機在戰略層面已經全面取代了飛艇,但大型飛艇因為具有遠超飛機的面積,在遠距離交通和運輸貨物方面,仍然是有著一定的作用的。
就比如這艘名為威廉二世的超級飛艇,堪稱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飛行器。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各大列強中只有德國還在大力發展著飛艇呢?
這仍舊不得不提到一戰後對於德國的限制。在德國沒有全面廢除這些限制之前,他們是沒有任何權利研究和製造飛機的。
既然不能製造飛機,那麼飛艇也只能成為德國唯一的選擇。
這也是為什麼飛艇事故頻發,德國仍然有著大大小小的飛艇航空公司的原因。
這艘在半空中突然爆炸燃燒並且墜毀的飛艇,長度接近233米,直徑接近40米,絕對是天空中的龐然大物。
得益於飛艇龐大的體積,威廉二世號飛艇可以容納55到72名乘客,以及42到55名飛艇乘員。
這四五十名飛艇乘員中,還包括6到9人的空中服務員,也就是後世的空中小姐。
除此之外,飛艇還用包括酒吧,大型餐廳,豪華居住區,電影放映室,觀景房等諸多設施。
雖然速度只有可憐的123公里每小時,但考慮到這艘飛艇所擁有的豪華的人員和設施配置,這絕對是目前貴族和資本家在天空中能夠享受到的最高服務。
正因為能夠享受如此豪華飛艇的大多都是貴族和資本家,這艘飛艇墜毀的新聞也瞬間得到了整個歐洲的關注。
作為飛艇的所有國,德國政府立馬開始了調查。因為飛艇墜毀在波蘭境內,德國政府要求波蘭開放國境,允許德國派遣調查團隊深入波蘭調查。
波蘭人一開始不以為意,想都沒想就同意了德國人的請求。
畢竟飛艇確實是在波蘭境內墜毀的,於情於理,波蘭都應該同意讓德國人進行調查。
但很快,波蘭人就發現了不對勁。
德國政府拒絕了波蘭政府聯合調查的提議,並且只是簡單的收集了飛艇墜毀後的碎片,就基本結束了調查的行動。
但沒過幾天,德國政府突然對外發出宣告,表示威廉二世飛艇是在空中被一個火花點燃了洩露的氫氣,然後引起了整艘飛艇的爆炸和燃燒。
問題來了,空中的火花是怎麼來的呢?
考慮到目前各國的空軍都具備足夠的戰鬥力,德國政府將一切責任推卸到了波蘭政府身上。
德國外交部長在一次採訪中憤怒的表示,波蘭人對德國收回波蘭走廊非常憤怒,他們發動了對於德國的恐怖襲擊。
面對一眾非常吃驚的國內外媒體,德國外交部長強硬地表示,如果波蘭人沒有策劃這次恐怖襲擊,他們就應該交出自己的一切空軍讓德國人檢查。
其次,在沒有徹底洗清波蘭的罪證之前,波蘭就是這次飛艇爆炸的罪魁禍首。作為對飛艇上所有成員的補償,波蘭政府應當支付共計1877萬英鎊的賠款,並且審判策劃和發動恐怖襲擊的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