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在1934年9月,西班牙爆發了大規模暴動,最終演變成了整個西班牙的大內戰。
內戰的起因,還得提到去年西班牙所舉行的選舉。右翼的激進共和黨勝出,並且由亞歷山德羅·勒魯斯作為總統。
右翼政黨重新奪回政府的權利之後,全面取消了前任政府所頒佈的各項改革,並且廢除了西班牙憲法和自治區法律,釋放了許多右翼和保皇黨成員。
但這立即引起了左翼政黨的不滿,並且推動了西班牙政府的第二次選舉。
第二次選舉徹底改變了第一次選舉的局勢,左翼政黨重新迴歸西班牙的統治地位,並且開始對右翼政黨進行武裝鎮壓。
要知道,右翼政黨所包含的,包括民族主義,fxs主義和保皇黨。
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在軍方中身居高位,並且掌控著一定的話語權。
西班牙左翼勢力對右翼開始武裝鎮壓之後,就引起了整個西班牙範圍內的大暴亂。
所造成的結果,是左翼和右翼之間互相暗殺,雙方出動的人員越來越多,最終演變成一場軍事動亂。
這場軍事動亂從西班牙的殖民地摩洛哥開始,並且迅速擴張到西班牙本土。
1934年9月17日,經過了精心的準備之後,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和埃米利奧·莫拉等軍事將領策動了武裝叛亂,並且迅速北上,透過直布羅陀海峽抵達西班牙本土。
因為是精心準備的原因,叛軍在政府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就已經迅速佔領了西屬摩洛哥,迦納利群島,巴黎阿里群島和西班牙本土的北部以及西南部各省。
等到西班牙政府軍反應過來的時候,叛軍已經在布林戈斯宣佈成立國防執政委員會,並且率領大軍浩浩蕩蕩的前往馬德里了。
作為這支叛軍的領導,佛朗哥打出了“南北夾擊馬德里,光榮恢復西班牙”的口號,和其他的叛軍聯合起來,朝著西班牙的首都馬德里前進。
而在另一邊,大量的不情願的西班牙民眾也被迫拿起武器保衛自己的祖國。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有一部分西班牙人對於國家的感情還是比較深厚的。
哪怕西班牙共和國時期是20世紀最混亂的年代,也仍然不能阻擋他們對於西班牙的認可和熱愛。
短短一週的時間裡,有超過35萬西班牙人報名參加民兵組織,也就是所謂的西班牙人民警衛隊。
在這35萬民眾以及政府軍的努力之下,馬德里巴塞羅那,巴倫西亞,卡塔赫納,馬拉加和畢爾巴鄂等大中型城市的叛亂很快被平息。
雖然從局勢上看仍然處於兩相抗衡的局勢但政府軍所掌控的全部是西班牙的工業和政治中心,以及重要的港口交通幹線和農業生產。
反觀叛軍這邊,他們所掌控的,全部都是南方的安達魯西亞和北方的加利西亞,納瓦拉,舊卡斯蒂利亞等經濟落後的省份。
這也導致叛軍和西班牙政府之間的實力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如果沒有任何外力干預的話,這場叛亂最終的結局仍然是失敗。
但內戰前已經多個列強盤據的西班牙,內戰後怎能沒有列強的干預呢?
事實上,早在西班牙的內戰陷入僵持,甚至即將進入全面戰爭的時候,無論是西班牙共和國政府還是叛軍,都想到了另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尋找外部列強的支援。
很明顯,西班牙共和國政府更得到法國政府的青睞,民族極端主義的叛軍,更得到德國政府的青睞。
“總統閣下,總理閣下。”法國外交部長面色凝重的說道:“在西班牙內戰爆發之前,西班牙長槍黨就和義大利以及德國有過接觸。
如果不是這兩個國家的支援,恐怕西班牙的內戰也不會這麼快就發生。
我們有理由懷疑,如果西班牙叛軍的攻勢暫緩甚至落於下風,德國和義大利會進行更加瘋狂的舉動,比如向伊比利亞半島派遣志願軍。
這對伊比利亞半島的秩序,對西班牙的秩序和歐洲的穩定來說都是沉重的打擊,也會嚴重影響我們在西班牙的佈局。”
這個時候的法國政府,採取雙元首制,同時擁有總統和總理的職位。
法國總統由法國民眾選舉,總理由法國國會選舉,代表著兩個並不相同的勢力。
而在權力的劃分上,法國總統主外,法國總理主內,並且名義上的總統權力是要大於總理的。
但不能否認的是,雙元首制度對目前的法國來說並不是那麼美好,法國總統和總理之間的矛盾,也是時常發生的事情。
“目前有德國和義大利派遣軍隊的確切訊息嗎?”法國總統阿爾貝·勒布倫詢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