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代表著,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一個國家就達到了1+1=2的效果了嗎?
眼見著雙方說的都有道理,領頭的一時也拿不下主意。
不管是放過尼古拉二世還是繼續追捕尼古拉二世,對目前的俄國來說都是有一定的傷害的。
但到底是哪一種傷害對俄國的影響更大,每一個人心中是有不同的答案的。
到底如何選擇,這對每一個參加會議的俄國人來說都是一種考驗,對最後拿出決策的人來說更是一種考驗。
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給出的時間有三天,要求三天內俄國必須停止對皇室的迫害,並且確保所有皇室成員的安全。
這也導致俄國內部的會議召開了三天的時間,等到快要到英國和澳大拉西亞規定的限制時間的時候,俄國內部才商討出了一個比較統一的方案。
皇室終究還是要放走的,這是俄國內部商討出的比較統一的方案。
面對英國和澳大拉西亞,以及十多個歐洲君主制國家,目前的俄國不得不暫時妥協。
光是英國和澳大拉西亞聯合起來都已經難以應對了,更不要說他們的背後還有著十多個歐洲的中小國家。
這些國家單個看起來沒有任何威脅,聯合起來也是一股不小的勢力。
哪怕每個國家只提供2萬人的軍隊,這十多個國家仍然能夠湊出超過30萬的軍隊。
要是每個國家提供6萬人,光是這十多個中小國家就能夠湊出超過百萬的軍隊。
提供6萬軍隊對這些中小國家來說難嗎?倒也沒有那麼困難。
如果戰果遠遠大於參戰的成本,相信這些中小國家會毫不猶豫的投入軍隊。
這麼來看,給俄國外交壓力的這些國家,擁有數百萬的陸軍和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不管是哪一樣都是現在的俄國無法抵抗的,這也是俄國內部最終決定妥協的原因。
打不過還不妥協,那隻能證明最終決策者是個傻子。妥協也並不是完全妥協,而是在妥協的基礎上儘量保證自己的利益。
俄國方面,雖然同意停止追捕尼古拉二世一行人,但也向英國和澳大拉西亞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首先就是,俄國政府不再承認尼古拉二世的皇位合法,並且全面廢除君主制。
其次,目前俄國的所有皇室成員,未經俄國政府允許,不得再次進入俄國的國土。
第三,英國和澳大拉西亞不得支援尼古拉二世復辟,也不得支援尼古拉二世的後代復辟。
只有同意了這三點要求,俄國政府還願意停止追捕尼古拉二世,並且將尼古拉二世一行人禮送出境。
對於尼古拉二世逃亡的時候帶走的那支軍隊,俄國政府方面沒有任何要求。
這支軍隊能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跟著尼古拉二世,已經證明了他們對尼古拉二世的忠心。
如果把這支軍隊還留在俄國,反而會成為俄國治安的麻煩。一支仍然忠誠於君主制的軍隊,對現在的俄國政府來說就是負擔。
反正俄國也不缺人口,這支軍隊既然願意跟著尼古拉二世走,自然也就不再是俄國的合法公民。
經過層層彙報,俄國政府所提出來的要求被呈報到了喬治五世和阿瑟的辦公桌上。
俄國同樣也給了三天的答覆時間。三天內,俄國軍隊就算抓到了尼古拉二世,也只會禮待有加。
但三天過後英國和澳大拉西亞還沒有任何回應,俄國政府將重啟啟動對尼古拉二世的抓捕,並且不會放過任何王室成員。
對於俄國政府提出來的要求,阿瑟其實是無所謂的。畢竟阿瑟也從來沒想著幫助尼古拉二世復辟,面臨的敵人太過強大,這不是阿瑟敢想的。
其次,就算俄國方面不承認君主制和尼古拉二世的皇位,也不影響阿瑟從尼古拉二世那兒拿到法理,歐洲王室也不會不認可尼古拉二世的皇位。
這就好比歷史上的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德國在一戰戰敗後,就變成了共和國家,君主制和貴族也被廢掉。
但包括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在內的諸多德國貴族,仍然傳承了上百年的時間,並且歐洲王室之間是互相承認的。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