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軍佔據優勢的情況下,能夠很輕易的獲得敵人地面部隊的情報。
藉助這樣的情報,能夠輕易的實現數百公里之外殺敵於無形。如果澳大拉西亞能夠擁有大量的鴿式導彈,將來的戰爭就會變得十分簡單。
確定鴿式導彈在各方面都非常優秀之後,托馬斯部長反而有些擔心了。
畢竟上一代導彈的造價就不低,更不要說幾乎是全方面升級的新一代導彈了。
“赫爾曼所長,這些導彈的造價如何?導彈研究所能否承擔大規模導彈的建造任務?”托馬斯部長提出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也就是這些導彈的造價。
第二代的導彈製造成本接近1.2萬澳元,已經是相當高昂的數字了。
按照當初國防部和阿瑟約定的導彈訂單,一共1700枚的各型號導彈,可是花費了國防部1800萬澳元的軍費預算。
如果新一代導彈的造價迎來新高,對於國防部門來說,那可就不是一個好訊息了。
如果還是成千枚的購買導彈,對於國防部的軍費來說,要面臨的就是非常沉重的負擔。
“因為我們摒棄了之前導彈的瞄準系統,採用了新的鴿式導彈的原因。因此,綜合版本的鴿式導彈造價沒有過多的提升,每枚導彈的造價大約為1.57萬澳元。”導彈研究所所長赫爾曼介紹道:“
至於泰斯特3導彈,造價要比第二代低很多。空對空版本的導彈造價大約7500澳元,空對地版本的導彈造價大約9700澳元。”
赫爾曼其實說的沒錯,導彈的造價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大幅度的增長。
雖然看起來也都很多,但也要考慮到貨幣在這幾年的貶值情況。
哪怕是鴿式導彈,實際製造成本相較於上一代最強導彈來說,也沒有太多的提升。
畢竟導彈的瞄準系統只是三隻鴿子和相應的感測系統,造價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昂貴。
昂貴的其實是導彈的動力系統,也就是經過多方改進的發動機。
這樣的發動機能夠推動沉重的導彈以極快的速度飛行,並且飛行距離還非常遠,足以證明發動機的優秀了。
畢竟導彈要保障的,除了比較常規的威力,命中率和射程之外,還要保證導彈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畢竟誰也不想看到導彈發射之後不久就掉下來,這不僅在面子上過不去,同樣也會對國內的民眾造成巨大的安全隱患。
托馬斯部長聽到赫爾曼提出的造價之後,心中的擔憂終於消除了大半。
雖然造價仍然不低,而且對軍方的售價相較於造價肯定有一定的增長,畢竟導彈研究所也需要相應的研究資金。
在導彈順利研究成功並且被軍方採購之後,阿瑟就給赫爾曼說過,以後導彈研究所的研究資金大部分來源於導彈的出售利潤。
根據導彈研究所和軍方的約定,導彈研究所在導彈的造價的基礎上,增加5%作為利潤,用作導彈研究所的研發資。
按照目前導彈的造價來看,每出售一枚導彈,導彈研究所就能夠獲得至少500澳元的利潤,這些也就是導彈研究所的資金來源了。
當然,光靠給軍方的訂單,想要養活整個導彈研究所還是非常不容易的。
畢竟除了研發導彈的各類專家之外,導彈研究所還有一個生產車間,車間內部的諸多工人每月也有一筆龐大的開支。
哪怕導彈研究所的導彈效能已經足夠優秀了,阿瑟每年還是要補貼至少幾十萬澳元。
這也證明了研發軍事科技的不易。像澳大拉西亞這樣,阿瑟控制的王室幾乎負責了大部分軍事武器的研發。
王室每年投入在這些軍工廠的資金就高達數千萬澳元。如果沒有王室的參與和大筆投資,澳大拉西亞想要在軍事科技方面獲得如今的成果,基本是不可能的。
這也是大國家和小國家的差距。小國家的收入已經決定了它們投入到軍事科技研發的預算不會太多。
除非國內能出幾個相關方面的超級天才,要不然,軍事科技的進步相較於大國來說,是要緩慢很多的。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