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局勢從近幾年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在美國沒有滅亡之前,美國的美孚石油公司就宣佈在北查科地區勘探到了大量的油田。
本來有著美國的壓制,玻利維亞和巴拉圭之間雖然矛盾更加激烈,但也遠遠沒有到爆發戰爭的地步。
但伴隨著美國的滅亡,玻利維亞和巴拉圭之間的關係再也無法維持。
僅在1930年一年,兩個國家在邊境地區就爆發了超過十次小規模武裝衝突,其中有兩次武裝衝突差點演變成戰爭。
說起來,這次大規模衝突還和阿瑟有關。之前因為阿瑟和英國約定掌控世界石油價格,導致國際油價普遍上升,各大石油公司賺的盆滿缽滿。
也正因為如此,各國對於北查克地區發現的油田就更加重視。隨著時間進入1931年,包括英國,澳大拉西亞和法國在內的列強也大肆進入北查科地區,讓這個本來就瀰漫硝煙的地區變得更加混亂。
而美孚石油公司作為率先在北查克地區發現石油的石油企業,此時的待遇就不是那麼好了。
背後的美國滅亡之後,美孚石油公司對於列強來說就是待宰的羔羊。
美孚公司想要在北查科地區爭奪石油的開採權,還是在列強已經參與的情況下,無疑是痴人做夢。
目前的北查科地區雖然明面上只有玻利維亞和巴拉圭兩個國家在衝突,但背地裡的國家已經多不勝數。
在美孚石油公司和法國人合作之後,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的局勢就變得更加微妙。
美孚石油公司和法國、智利支援玻利維亞,而荷蘭殼牌石油公司和英國、阿根廷則支援巴拉圭。
內閣召開會議的目的,也正是決定澳大拉西亞在這次衝突中的偏向。
作為除英法之外在南美洲影響力比較大的列強,澳大拉西亞在這次衝突中的話語權還是比較高的。
其實從地理位置中就能夠看出,能夠對南美洲形成影響力的列強,無非也就英法澳三個。
其他的列強要麼實力不足,要麼距離太遠,想要參與北查科地區的競爭也無能為力。
那麼問題來了,澳大拉西亞在這次競爭中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呢?
說白了,這次競爭就是英國和法國的競爭,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甚至阿根廷和智利都只是棋子而已。
澳大拉西亞的態度不僅決定著這次衝突雙方的強弱,同樣也決定著南美洲最終的局勢。
因為美國滅亡之後,南美洲實際就變成了無主之地。南美洲最強大的三個國家在列強面前仍舊是小國,面對著列強的侵佔也無能為力。
這次事件看似只是石油的競爭,實際上也是幾個列強勢力範圍對南美洲的擴充套件。
不管是誰在這次衝突中取得了勝利,都能夠藉機大肆擴張在南美洲的勢力範圍。
也正因為如此,阿瑟的選擇必須要慎重,還得充分思考自己的選擇所帶來的影響。
其實按照目前的情況來說,阿瑟是更加偏向繼續和英國人合作,持續控制世界石油市場的。
此時的英國還是很需要澳大拉西亞的,因為他們單獨在南美和法國對抗,未必是法國人的對手。
畢竟此時美孚石油公司已經選擇和法國合作。這家在德克薩斯州成立的石油公司,是之前美國最大的非政府石油天然氣公司。
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洛克菲勒建立的標準石油公司,在後世世界企業500強排行中,是能穩穩排到前十的。
美孚石油公司和法國人合作也是理所當然。畢竟德克薩斯州目前已經獨立為孤星共和國,而孤星共和國正處於法國人的控制之下。
美孚石油公司畢竟是最早來到北查科地區的。如果他們鐵了心和法國人達成合作,再加上智利的幫助,絕對會讓英國人十分頭疼。
“陛下,我認為我們應該高調進場,讓英國和法國主動的來拉攏我們。”內閣會議上,勞爾首相率先提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