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間也經歷過起起落落,但大部分時候的油價還是穩定增長的。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出口石油賺錢,但能賺到的錢也是有限制的。
只有真正掌控了石油的油價,能夠控制油價在自己想要的範圍之內,才能真正賺取到足夠的利潤。
目前的澳大拉西亞控制了波斯灣沿岸相當一部分地區,其實已經有了控制世界油價的資本。
但問題是,波斯灣另一個巨頭是英國,英國人同樣在波斯灣有著大量的殖民地。
如果澳大拉西亞開始控制世界油價,英國人肯定會找事。
畢竟英國也不想看到澳大拉西亞在石油中賺取大量的資金,然後將其投入到國家發展和軍事,實現反超英國。
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結果就是和英國人共同掌管世界油價,在石油方面實現共同富裕了。
說起來,英國和澳大拉西亞聯合控制的波斯灣地區,佔據世界石油儲量的六成以上。
更何況,目前還有大量的油田沒有被發現,這個時間的比例或許會更高。
只要英國和澳大拉西亞能夠聯合起來,掌控世界油價根本不成問題。
這不僅能夠讓自己透過油價的變動賺取大量的利潤,還能影響到那些靠出口石油為生的國家,削弱自己的競爭對手。
想到這兒,阿瑟也決定行動起來了。
只有將石油價格徹底的控制下來,將來在二戰中才能賺取更多的利益。
二戰中的飛機坦克,哪一樣不是需要石油的機械?毫不誇張的說,伴隨著發動機領域的研究,目前世界各國已經離不開石油這個重要的能源。
只要澳大拉西亞和英國能夠掌控世界油價,將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澳大拉西亞來說就是搜刮歐洲資產的大好時機。
從地圖上也能看出來,波斯灣距離歐洲還是很近的。只需要進入印度洋,然後透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就能夠將石油運輸到地中海沿岸的歐洲國家。
距離近就有著價格的優勢,這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有希望成為歐洲二戰的石油供應商,這可能是數十甚至上百億澳元的利潤。
歐洲國家拿不出錢也不要錢,可以用各種資源人才,工業設施和機械來兌換,甚至是打個欠條也行。
只要掌握著歐洲國家大量的債務,在二戰之後,澳大拉西亞對歐洲的影響力也能不斷加強。
這就和一戰一樣。歷史上的一戰,美國人也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最終實現了走上世界霸主寶座的計劃。
甚至這個時代的美國人在一戰中也有這樣的野心,甚至不惜向協約國提供資金來加入戰爭。
但可惜的是,因為當時澳大拉西亞的加入,一戰提前結束了,美國人沒有撈到太多的好處。
如果讓美國撈到好處的話,恐怕一戰後想要解決美國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畢竟歷史上一戰前後帶給美國最大的改變,是美國從債務國變成了放債國。
商討國際油價的事情,自然是交給駐英大使和歐洲王室總管去談判了。
英國和澳大拉西亞完全可以制定相關的石油價格標準,並且透過自己所掌控的波斯灣沿岸的石油來控制油價的漲跌。
甚至如果進行一定的炒作,石油價格能夠以誇張的速度翻好幾倍,利潤同樣也會翻好幾倍。
怎麼操作就看兩國的商討結果了。畢竟石油價格也關乎到本國的民生,想要肆無忌憚的炒石油,也得看國內民眾答不答應。
按照目前的國際油價來看,每桶原油的價格大約在5.7澳元左右。世界大戰最巔峰時期,原油的價格曾經上漲到每桶3.4英鎊,也就是6.8澳元左右。
不過現在的貨幣進行了貶值,雖然看起來目前的原油價格已經接近世界大戰最巔峰時期,但實際上卻是當時的一半都不到。
按照阿瑟的預計,如果和英國人商談比較順利的話,原油價格可以提升到6到7澳元。
可不要小看這1,2澳元的提升,所帶來的可能是數百萬甚至數千萬澳元的利潤。
畢竟原油的出口可都不是個小數字,任何一個國家原油的消耗,累計起來絕對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利潤的提升也絕對誇張。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