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澳洲崛起錄> 第七百六十三章:挖牆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六十三章:挖牆腳 (1 / 2)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天賦才是決定一個人能力的最大因素。

雖然西拉德只有34歲,但他的能力放在皇家科學院也絕對不低,甚至絕對是物理學家能力最優秀的那一批。

根據愛因斯坦的彙報,西拉德加入核武器的研發之後,他天馬行空的思路為之前的問題創造了好幾種解題方法,也確實解決了幾個困擾專案組很久的問題。

不僅加快了核武器的研發進度,也讓研發小組的科學家們有了更足的動力。

正因為如此,在阿瑟的允許下,愛因斯坦給了西拉德更多的擔子。

在西拉德向研發專案小組的其他科學家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之後,西拉德又被任命為核武器研發專案小組副組長,並且主要研發領域更改到了核反應堆的建造。

阿瑟之所以同意給西拉德這麼重要的職務,除了相信他的能力之外,也是希望他早於歷史,能夠早點構想出核鏈式反應,並且據此建造出最為基礎的核反應堆。

有了核反應堆,也就相當於核武器的研究進行了一大半。再者,只要能夠建造出核反應堆,就能夠據此建造出核電站,對澳大拉西亞的電網鋪設也有著很大的幫助。

澳大拉西亞地廣人稀,澳大利亞中西部還有很大的沙漠,正是修建核反應堆的好地方。

特別是沙漠裡還有很多小型湖泊的情況下,不僅能夠解決核反應堆的製冷問題,還不用擔心發生特殊情況後核反應堆的洩露。

這可要比核反應堆建在海邊好多了。要是建在海邊的話,一旦核反應堆洩露,大量海水倒灌進核反應堆,就會產生很多的核汙水和核廢水。

這些廢水的處理也是一大難題,會讓國家擔負很大的財政負擔。

當然,有的國家確實沒有任何素質,選擇了所有人都痛恨的一種方法。

澳大拉西亞作為一個擁有廣泛大洋的國家,阿瑟當然要杜絕這樣的情況出現。

最好的結果,就是永遠杜絕這個國家建造核反應堆的可能。至於怎麼杜絕,要麼滅掉這個種族,要麼讓這個國家永遠不會強大。

西拉德加快核武器研發的結果,也讓阿瑟對於原本參加曼哈頓計劃的物理學家十分重視。

既然美國能夠蒐集到如此多的物理學家,那麼阿瑟相信澳大拉西亞也能。

特別是各地持續混亂,澳大拉西亞趨於穩定的情況下,對各國移民吸引力也在不斷的上升。

美國曼哈頓計劃中大部分物理學家都是來自外國的移民,這也證明了當時美國對移民的吸引力。

而現在,澳大拉西亞在移民方面已經替代了美國,這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也有成為美國的實力。

讓阿瑟沒想到的是,這樣的猜想很快成為了現實。

因為澳大拉西亞在移民方面的吸引力,再加上維多利亞獎對於頂級人才的吸引,每年拉攏一些國際著名科學家還是沒問題的。

在新一批移民到澳大拉西亞的著名科學家中,阿瑟很快就發現了歷史上參與過曼哈頓計劃人物。

恩利克·費米。

這是一位來自義大利的物理學家,並且在去年當選為義大利皇家學院的院士。

那麼問題來了,恩利克·費米為什麼要拋棄自己在義大利的皇家學院院士頭銜,放棄自己在羅馬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的職位,不遠萬里移民到澳大拉西亞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義大利所制定的法律了。在反猶行動中,人們通常會想到德國在二戰中的表現。

但實際上,作為歷史上二戰中德國的盟友,義大利在反猶行動中的力度也不小,甚至為此制定了相當嚴苛的法律。

很不幸,恩利克·費米的妻子恰恰是一名根正苗紅的猶太人,這簡直是義大利的反猶法律中的直接目標。

雖然恩利克·費米的皇家學院院士頭銜來自於墨索里尼,但這個小小的頭銜不可能在義大利轟轟烈烈的反猶行動中保住恩利克·費米的家人。

也正因為如此,在澳大拉西亞的邀請之下,恩利克·費米選擇前往澳大拉西亞。

距離西拉德抵達澳大拉西亞不足一個月的時間,阿瑟又迎來了另一位頂級物理學人才的加入。

對於澳大拉西亞的核計劃來說,這簡直是好到不能再好的好訊息。

要知道,恩利克·費米在物理學的貢獻絲毫不弱於西拉德,他也是建造第一臺核反應堆的重要成員。

在統計力學、量子理論以及核物理、粒子物理學方面的研究,恩利克·費米絕對算是當今世界最優秀的研究者之一。

對於阿瑟來說,恩利克·費米的到來還有一個好訊息,那就是有希望邀請到他的老師,鼎鼎大名的德國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馬克斯·波恩。

其實原因還是一樣的。不管是義大利還是德國,此時他們的政體型別都差不多。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掌握權力之後,相當默契的開始了反對猶太人的行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