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的經濟復甦和繁榮有一個明顯特點,那就是人均收入不斷的膨脹,甚至相較於戰前已經翻倍。
但問題是,這些國家的工人實際收入真的增加了嗎?恐怕未必。
首先,他們面臨的是更長的工作時間。戰爭讓歐洲列強損失了大量的人口,勞動力的短缺促使某些工廠開始對工人進行壓榨。
工人的收入看似增加了,但他們付出的是比之前長的多的工作時間,換算成時薪甚至減少了。
再加上物價的上升,貨幣的貶值等等,民眾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是在不斷的降低的。
和這些歐洲國家有著明顯區別的,應該就是澳大拉西亞的工人們了。
澳大拉西亞的八小時工作制還是比較堅定的執行的,雖然在戰爭時期臨時變成了十小時工作制,但工人們的收入也在增長。
澳大拉西亞工人們的最大福利應該就是八小時工作制了,這是哪怕後世的一些國家都沒有實行的工作制度。
對於阿瑟和目前的澳大拉西亞來說,八小時工作制也算是比較合適的工作時間。
既能滿足國家對於生產的需要,也能夠讓工人和民眾擁有足夠的休息和娛樂時間。
這也是到目前為止,民生部的惠民政策沒有制定太多的原因。
畢竟只要堅定的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和歐洲國家的區別就已經顯現出來了,移民吸引力自然會提升。
對於那些進一步的,比如高比例的醫療報銷,更高的收入和補貼,更少的工作時間等等,這些政策就留給以後的澳大拉西亞君主去做吧。
對於阿瑟來說,他在民間的威望幾乎已經達到了頂峰,不需要用這樣的政策去刷威望了。
但以後的君主不同,想要讓澳大拉西亞的君主制深入民心,讓民眾發自內心的認可澳大拉西亞的歷任君主,每個君主做出符合當時時代的一些事情還是很有必要的。
依靠著王室財團,以後的君主也可以頒佈更詳細的,更豐厚的補貼和政策,用來拉攏民心和刷聲望。
在這個時代就不需要了。畢竟民眾的福利制度太高了,會讓民眾產生懈怠的心理。
反正不工作也不用擔心衣食住行的問題,那麼還有多少人會主動的工作呢?
要說目前過的最瀟灑的階級,應該就是在戰後大量分封的新貴族了。
雖然新貴族的數量並不多,全部加起來也只有數百人。但這些貴族相較於平民來說,目前的身家都已經很高,隨便一個新貴族都是身家數百上千澳元的中產。
雖然澳大拉西亞的新貴族沒有任何領地,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在他們的田地內修建城堡。
事實上,澳大拉西亞的土地全部都是私有化的,這些貴族們所獲得的田地全部都是永久的。
政府也沒有任何修建城堡的限制,只要他們有錢,他們可以自由的在自己的土地上修建城堡。
不過,不論是爵士,男爵還是伯爵,他們修建的城堡的規模都不會太誇張,耗資普遍在一千到兩千澳元左右,說白了也就是大一點的莊園。
雖然澳大拉西亞不允許擁有私人武裝力量,但如果掛在狩獵隊的名下,這些貴族也是可以擁有5到10人的狩獵小隊,平時用來對莊園進行巡邏和保護也是足夠了。
當然,這些狩獵小隊裝備的武器只能是獵槍或者手槍,軍隊裝備的制式武器,包括大殺傷的機槍和火炮,肯定是不可能在民間見到的。
且每個狩獵小隊都有自己的任務,每年所狩獵的獵物都有一定的數量要求,這也是鼓勵澳大拉西亞人積極的狩獵野生動物,來平衡澳大拉西亞的生態。
這也算是澳大拉西亞比較特殊的一點。在其他國家已經開始限制狩獵的情況下,澳大拉西亞對於狩獵反而處於鼓勵的狀態。
只要不是狩獵那些受保護的動物,比如澳大拉西亞比較稀有的肉食動物,剩下的基本隨便狩獵,不用擔心觸犯法律。
特別是澳大利亞野兔這種獵物,不僅數量很多,也可以去罐頭廠或者民間換錢,這也算是額外的收入了。
每年狩獵野兔最多的狩獵隊伍還能得到阿瑟的接見,甚至還有專門的狩獵比賽等等,這也是澳大拉西亞為了平衡生態的努力。
已經有不少的新貴族組建了自己的狩獵隊伍。在和平年代,他們的興趣除了種地和賺錢之外,也就是狩獵和賽馬了。
這也是貴族和普通人最大的區別。哪怕只是最普通的爵士,只要不鋪張浪費,收入還是很可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