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資料已經不錯,放眼整個世界也絕對能說是鋼鐵產量的巨頭,妥妥的工業大國了。
而另一個俄國,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內將鋼鐵產量提升到了500萬噸,其中鋼產量已經突破了200萬噸,工業水平已經超過沙俄鋼鐵產量的400萬噸。
另一個俄國的年鋼產量200萬噸是什麼水平呢?對比世界上其他的重要國家,另一個俄國的鋼產量已經超過了島國和義大利,位居世界第六。
這麼一對比,另一個俄國工業方面的提升還是十分誇張的。更重要的是,因為工業的大規模擴張,另一個俄國幾乎沒有太多的失業人口,民眾們都奮鬥在自己的崗位上,為著國家的未來而努力。
而且另一個俄國的工業幾乎都是國內比較稀缺的,也不用擔心市場的問題。
他們所建成的鋼鐵和其他工業製品,都會被運輸到全國各地,在這場大建設中被消耗。
也正因為如此,相較於沙俄來說,另一個俄國的經濟和工業更加健康,彷彿新老交替一般。
戰爭是另一個俄國方面掀起的。
對於尼古拉二世和沙皇俄國來說,目前肯定不願意再起戰端,給自己脆弱的經濟火上澆油了。
但兩個國家本身政治理念上就有巨大的差異,而且還是一個國家分裂出來的,不爆發矛盾是根本不可能的。
事情的起因是另一個俄國的一些政黨前往沙皇俄國境內吸引農村人口加入黨派,並且暗中組織他們前往另一個俄國。
能安排工作,並且發放食物的另一個俄國,很快引起了大量的俄國農村人口嚮往。
畢竟如果呆在沙皇俄國的話,政府不會對他們有任何救濟,他們只能自生自滅。
但另一個俄國這樣的做法很快引起了沙皇俄國注意。經濟危機所引起的饑荒和混亂導致數百萬俄國民眾的死亡。
再減去另一個俄國之後,沙皇俄國的人口已經不足一億人,準確來說是8700萬左右。
而另一個俄國的人口卻在不斷的增加,目前另一個俄國的人口已經接近3000萬,並且還在源源不斷的從俄國吸引人口。
人口的不斷流失自然戳到了俄國資本家的痛處。畢竟經濟危機中他們仰仗的就是這些平民。如果沒有平民不斷的勞動創造財富和資源,他們這些資本家又從哪去獲得足夠的物資呢?
要知道,民眾前往另一個俄國之後,就會極端仇恨資本主義,換句話來說也就會變成資本的敵人。
這是俄國的資本家不願意看到的,自然也推動了俄國政府阻止另一個俄國拉攏民眾。
兩個國家本來就爆發過內戰,在阻止的過程中自然也不可能和和氣氣的。
這個過程自然會爆發衝突,肯定會有一些衝突上升到混亂,最後演變成小範圍內的交戰。
只要槍聲一打響,雙方自然不可能會先認慫。畢竟這關乎到國家的名望,也關乎到兩個俄國誰先掌握主動權。
1930年1月7日,沙皇俄國又迎來了戰爭。
一開始只是兩國邊防軍隊的衝突,然後瞬間演變成了大範圍的戰爭。
另一個俄國似乎早有準備一般,大軍浩浩蕩蕩的前往波蘭前線,試圖切斷沙皇俄國和烏克蘭地區之間的聯絡。
這就不得不說到之前的那場干涉戰爭了。干涉戰爭結束之後,黑海沿岸原本是掌握在干涉軍的手中的。
但因為經濟危機,烏克蘭最終又被還給了沙皇俄國,代價是一部分資源和礦產。
烏克蘭對沙皇俄國還是很重要的。首先,烏克蘭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出海口。其次,烏克蘭地區能夠封鎖另一個俄國,讓另一個俄國對外交流的路線變得更加遙遠。
但問題是,沙皇俄國和烏克蘭地區之間,僅有一條長度數百公里的連線地帶。
這塊連線地帶最窄處只有幾十公里,最寬處也不過上百公里,並且形狀狹長,彷彿沙俄的咽喉一般。
要是從最窄處迅速切斷,烏克蘭地區就將失去和沙皇俄國的聯絡,如同數百公里之外的飛地。
這也暴露了另一個俄國的意圖,那就是快速攻佔黑海沿岸,獲得一個十分可靠的出海口,將尼古拉二世的統治侷限在北方。
當然,這也只是另一個俄國目前所暴露出來的第一步戰略而已。如果能統一的話,另一個俄國的目標肯定是建立共和民主制度的俄羅斯帝國。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