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了各自所獲得的地區之後,英法澳三國之間的關係也變得和諧了起來。
現在三國都有了同一個目標,那就是安穩的在自己的實力範圍內建立新的國家,然後讓這個新的國家給自己帶來足夠的利益。
在新的國家的政體選擇中,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理所當然的選擇了君主制,而法國人則堅定的選擇了共和制。
這是根據英法澳三國各自的政體決定的,三個國家也不可能選擇和自己相反的政體,這不是沒事給自己找事嗎?
因為法國人已經扶持了孤星共和國,這也代表著法國人剩下的領土還要拆分成兩個國家。
這是用來交換英國地區拆分成兩半的條件,法國人自然不會拒絕。
畢竟德克薩斯州的人口已經500多萬,而法國獲得的地區相較於澳大拉西亞獲得的地區來說,雖然數量方面處於劣勢,但人口和經濟要好上太多了。
德克薩斯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人口規模差不了多少,但西部剩下的州只有華盛頓州、內布拉斯加州和科羅拉多州人口超過百萬,剩下的全是人口幾十萬的貧瘠地區。
在看法國人獲得的地區,無一不是人口上百萬甚至200多萬的東部發達地區。
其中人口最少的應該是阿肯色州了,但阿肯色州也有182萬的人口,橫向對比遠超澳大拉西亞所獲得地區的經濟價值。
這也是為什麼澳大拉西亞獲得了至少三分之一個美國,英法仍然不會反對的真正原因。
和談結束之後,勞爾首相將澳大拉西亞所獲得的地區很快的彙報給了阿瑟。
而政府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商量如何處理這麼多的地區了。
雖然獲得的地區很多,但美國本土中除了加利福尼亞州之外,其他的地區都只能用荒蕪來形容。
一個個面積數十萬平方公里的地區,人口只有幾十萬上百萬,這比地廣人稀的澳大拉西亞還要嚴重的多。
阿瑟對於這些土地的計劃,加利福尼亞將會作為主體,單獨或者和附近的幾個州成立一個王國。
剩下的西北部的州將會合並在一起,組建一個面積龐大但人口稀少的王國。
中部的一些地區將會交給小喬治·史密斯·巴頓,讓他建立自己心目中的美國。
畢竟巴頓可是美國第一個向澳大拉西亞投誠的,該有的優待肯定是少不了的。
當然,巴頓所建立的國家名義上不能繼承原來的美國,在所有美國的地區不能有美國的繼承者存在。
這也是英法澳三國所商議的統治美國地區的方式。對於美國這樣的移民國家來說,想要指望著美國民眾在美國滅亡之後高歌一首“國破山河在”是根本不可能的。
對於這樣的移民國家來說,國家沒了就真的沒了,民眾們會很快適應新的國家,除非新的國家傷害著自己的利益。
換句話來說,在利益相符的前提下,國家的名字其實並不重要。
他們能夠接受從自己原本的國家移民到美國,也自然能接受美國滅亡之後加入新的國家。
當然,前提是美國徹底滅亡之後。
要是還有國家繼續以美國的名義存在,難免會有不安定的分子以這個國家的名義破壞美國地區的秩序。
這是英法澳不能容忍的,也是絕對要杜絕的。
如此一來,對於這些地區的劃分也就變得簡單了些許。
加利福尼亞本身就是澳大拉西亞獲得地區中人口最多的,和其他州的差距本來就很大。
為了對自己的兩個兒子公平,加利福尼亞所建立的國家土地面積不會太大。
在眾多方案中,阿瑟選擇了加利福尼亞和內華達州聯合建立加利福尼亞王國的計劃。
北部的新王國自然以華盛頓州和俄勒岡州為主體,加上愛達荷州,這是阿瑟原本所計劃的另一個王國的範圍。
但現在,澳大拉西亞所獲得的地區多了很多,自然不可能將剩下的地區全部留給巴頓。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後世的產糧州基本都在中部,特別是以蒙大拿州和懷俄明州為首的中北部地區。
經過慎重的思考之後,阿瑟決定將蒙大拿州和懷俄明州也劃給另一個新的王國,讓這個人口方面比較劣勢的王國在農業上能具備一定的優勢。
這也算是阿瑟的良苦用心了。同樣是自己的兒子,阿瑟不希望聽到議論自己偏心的話語。
還是儘量將兩個王國的潛力進行平均,讓兩個小傢伙在未來沒有任何怨言。
如此一來,加利福尼亞王國的人口保持在500萬以上,另一個王國的人口也有350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