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1月9日,炮兵陣地被襲擊的兩天後。
西北方面軍總司令潘興一臉陰沉的坐在司令部內,拿著一個放大鏡對戰場局勢圖仔細研究著。
旁邊站著的是潘興將軍的副官小喬治·史密斯·巴頓,一旁的桌子上還坐著西方面軍中的許多高層,包括各師的師長、參謀長。
揉了揉自己的眉頭,潘興將軍這才詢問到:“各部的局勢如何?”
“司令官閣下。”負責防禦紐敦到威利斯頓防線的第七師師長立即彙報到:“我們缺少一切物資,部分傷員目前也得不到較好的救助。
對面的沃特福德至少駐紮了兩個師的兵力,我需要至少一個師的支援,才能抵禦敵人的進攻。”
“我從哪去給你變出一個師來?”潘興將軍忍不住自己的情緒,沒好氣的說道:“我只能給你一個團的兵力,你需要在防線上至少駐守一個半月。
一個半月後就算防線被攻破了,伱也是有大功勞的。但如果一個半月內防線被攻破了,哪怕只是差一天就滿一個半月,你也會成為這場戰爭的罪人,明白嗎?”
“是,保證完成任務,司令官閣下!”第七師師長十分嚴肅地回應道。
作為一名盡忠職守的軍人,潘興將軍對自己的部下還是要求的很嚴格的。
也正因為如此,潘興將軍所訓練出來的新兵還是有一定的戰鬥力的,和俄國人也能打的有來有回。
“讓我去吧,司令官閣下。”小喬治·史密斯·巴頓突然說到:“預備部隊暫時不宜調動,我的步兵團可以圓滿的完成作戰任務。”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的突然發言明顯在潘興將軍的意料之外。仔細盯著巴頓看了許久之後,潘興將軍這才點了點頭:“那就你去吧,巴頓。記得別忘了軍人的職責,我希望能夠從你們的電報中聽到勝利的訊息,願上帝保佑你們。”
達成了自己的目的之後,巴頓也沒有忽略這場軍事會議的重要性,仔細的傾聽著防禦陣地的部署情況。
會議結束之後,巴頓向自己計程車兵們宣佈了潘興將軍的命令,隨後跟著第七師師長一起,前往西北的威利斯頓駐紮。
一路上,巴頓向第七師的師長了解了一些情況,隨後主動要求前往更西部的卡伯特森駐紮。
卡伯特森位於威利斯頓和紐敦防線的西部,是敵人最有可能繞後包圍的地區之一。
駐守在卡伯特森是一個比較艱鉅的任務,因為不僅得承擔正面防禦敵人的任務,還有在波蘭特伍德到卡波特森之間巡邏的責任,防備敵人軍隊有可能的偷襲。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如果真的放敵人進入西方面軍的後方,整個西方面軍都有可能面臨被包圍的下場。
要是真的促成了這樣的結局,駐紮在卡伯特森的軍隊勢必要背很大的鍋,巴頓的軍官生涯也有可能到此終止,甚至還會被送到軍事法庭承擔責任。
不過這也代表著更大的機會。因為只要從卡伯特森地區渡河,同樣也有希望繞到沃特福德的後方。
根據情報來說,這裡駐紮著兩個俄國師。只要能夠聯合第七師包圍這兩個俄國師,不僅能夠緩解西方面軍的防禦壓力,同樣也能締造巨大的貢獻。
但相比來說,美國軍隊繞後的困難性更大。因為澳大拉西亞佔據著絕對的空中優勢,每天都有大量的偵察機在戰場周圍巡邏,除了觀察美國軍隊的調動之外,還有就是防止美國軍隊兵行險招,悄悄來一場包圍。
當然,這一切其實和現在的巴頓無關。早在請求帶兵支援第七師之前,巴頓關於這場戰爭已經做好了抉擇。
雖然他尊重潘興將軍軍人榮譽的理念,但不代表巴頓就願意為了目前的美國政府付出一切了。
倒不是說巴頓怕死,但為目前的美國政府拼死作戰對巴頓來說並不是個明智的選擇。
正如同之前和潘興將軍說的那樣,繼續打下去對美國人來說沒有好處,巴頓更願意為了所有美國人服務。
對美國人來說,能夠快速的解決這場戰爭,讓美國重新進入和平發展的狀態才是最重要的。
誰統治美國不重要,只要統治美國的人能給美國人帶來和平和繁榮,那麼對巴頓來說,這就是自己可以為之付出一切的事情。
帶領軍隊駐紮在卡伯特森之後,巴頓召開了一場會議,並且宣佈了自己的決定,那就是親自駐紮在波蘭特伍德。
其他軍官對於巴頓的決定自然沒有異議,這看起來是一個平常不過的決定。
帶領自己訓練出來的一部分心腹士兵駐紮在波蘭特伍德之後,巴頓並未立即開始佈置巡邏和防禦,而是焦急的等待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