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西南方向所面臨的兩個州人口最多也只有40萬,最少的內華達州甚至只有幾萬的人口。
這樣的人口規模就已經註定了他們抵擋不住澳大拉西亞軍隊的進攻。
特別是內華達州,幾乎沒有太多的抵抗州政府就投降了。但之後接收內華達州以及佈置軍事管控的時間耗費了好幾天,拖延澳大拉西亞軍隊進度的反而成了這些州龐大的土地面積。
愛達荷州、內華達州、懷俄明州和猶他州相繼淪陷之後,美國西部實際上已經有大半的土地落到了澳大拉西亞的手中。
剩下的土地對美國來說也不是那麼無關緊要了,因為這些土地普遍緊鄰著美國東部。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俄國軍隊才緊趕慢趕地抵達聖弗朗西斯科。
俄國可以說是聯合軍隊中集合速度最慢的國家了。因為他們在國內集合就用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從歐洲向美國西部運輸軍隊又用了接近兩個月。
等到美國軍隊抵達舊金山的時候,澳大拉西亞都已經將整個猶他州攻佔下來了。
不過此時阿瑟也不會對俄國人的遲到說些什麼,畢竟美國的利益就這麼多,遲到的人註定瓜分到的利益也會少很多。
在這次進攻計劃中,俄國軍隊的進攻方向在西北部,他們還要從加利福尼亞趕往蒙大拿州,加入對北達克他州的進攻。
這也代表著他們還要趕路一段時間。要不是澳大拉西亞軍隊借給他們一些軍用卡車的話,恐怕俄國軍隊可以直接前往華盛頓慶祝戰爭勝利了。
當然,借給俄國軍隊軍用卡車也自然不是沒有代價的。
俄國軍隊的最大作用就是炮灰,他們將減少澳大拉西亞軍隊的傷亡,和菲律賓以及加里曼丹的軍隊聯合起來,成為率先進攻的先鋒。
為了應對來自西線的威脅,老將軍潘興率領自己新訓練出的10萬軍隊,從華盛頓向西前往南達科他州,並且準備在那裡部署防線。
南達科他州再往東就是明尼蘇達州了,這裡已經能夠威脅到五大湖地區,因此自然不能讓明尼蘇達州落到澳大拉西亞手中。
這也代表著必須要用這十萬軍隊將澳大拉西亞軍隊阻擋在明尼蘇達州以西,最好直接抵擋在南達科他州以西,這對於潘興將軍來說是一個艱鉅的任務。
潘興將軍出生於1860年,目前已經68歲的高齡。這樣的高齡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相當高齡了,讓這樣一個老傢伙統帥軍隊親自作戰也足以證明美國的人才空缺。
當然,潘興將軍也不可能以這樣的高齡掌控軍隊的一切。因此,他在出發前特意找到了自己曾經的住處,大名鼎鼎的小喬治·史密斯·巴頓。
這位美國曆史上的二戰名將,此時也只是稍稍有一些名氣的上尉而已。
特別是潘興將軍之前退休之後,小喬治·史密斯·巴頓的職位頻繁調動了十多次,始終沒有找到自己擅長的方向。
這位曾經因為外語不好而在西點軍校留校一年的指揮官,歷經助手、參謀等職位,終於在潘興將軍的調動下迎來自己的曙光。
潘興將軍被任命為西線作戰總司令,而小喬治·史密斯·巴頓也被臨時提拔為西線作戰參謀,少校軍銜。
在小喬治·史密斯·巴頓麾下,他還統帥著整整一個步兵旅,負責保護潘興將軍。
雖然美國軍方是行動了,但這支軍隊從華盛頓前往南達科他州需要的時間不短,目前也只能祈禱著西線的國民警衛隊和民兵能夠再支撐更長的時間。
要不然,要是在這些軍隊到達之前南達科他州淪陷了,也就只能在明尼蘇達州組建最後的防線,為了五大湖工業區和澳大拉西亞軍隊殊死一搏了。
但如果只靠一個明尼蘇達州就想抵抗住澳大拉西亞軍隊的進攻就有點不現實了。
而且,要是明尼蘇達州西部全部淪陷了,對美國來說跟所有國土淪陷也沒有太大的差別了。
敵人的飛機仍然可以威脅到五大湖工業區,甚至如果敵人想的話,對華盛頓發起大規模轟炸也不是沒有可能。
美國軍隊目前要做的並不只將聯合軍隊的進攻抵擋在外,他們還需要來一場相當漂亮的勝利,才能儘可能損失不大的結束這場戰爭。
畢竟在美國各州要麼中立要麼獨立公投的情況下,很明顯率先堅持不住的只能是美國。
這場消耗戰的結果無論誰勝誰負,對美國政府來說都不算是個好訊息。
就算能夠拖住敵人的進攻,自己也會崩潰於內部的混亂,還是改變不了最後的結局。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