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美國政府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大徵兵。這場徵兵的規模比一戰時期還要龐大,預計要招募至少200萬士兵。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各大民用軍工廠也接到了來自軍方的訂單。各種軍備物資被瘋狂的生產,美國整個國家已經進入了戰爭狀態。
除此之外,美國和加拿大以及墨西哥的邊境線已經加強了巡邏。除了聯軍有可能在美國海岸登陸之外,他們也有可能在美國的鄰居加拿大和墨西哥登陸,直接在陸地上殺入美國。
相較於登陸戰來說,這種陸地上的戰爭才是目前的美國最懼怕的。
美國人已經在懊惱沒有徹底統一北美洲,目前剩下的南北兩個鄰居反而成了最大的威脅。
但不管是加拿大還是墨西哥,美國在短時間內都無法消滅,只能不斷的擴大邊境的防禦力量,祈禱敵人短時間內不會從陸地上進攻。
1928年6月29日,以英法澳為首的將近30個國家正式向美國宣戰,並且立即驅逐了美國駐這些國家的大使。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美國也向這些國家宣戰,表達了自己堅定的態度。
早在宣戰之前,也就是分贓會議結束之後,英法澳三國的軍隊就已經在調動了。
所有人都知道從陸上進攻美國是最簡單的,三國軍隊的調動方向也都是加拿大,打算從北到南直接消滅美國。
好訊息是,在之後的世界聯盟會議上,墨西哥也果斷的加入了對美國的作戰行列。
這也讓聯合軍隊能夠實現南北包圍美國的局勢,美國的陸上壓力變得更大了。
之前美國引以為傲的地理位置優勢,現在反而變成了限制美國的劣勢。
南北只要面臨敵人的夾擊,美國軍隊就變得無處可逃。海軍優勢的聯合軍隊也可以輕鬆封鎖美國的東西海岸,美國就如同中之鱉一樣,根本不可能獲得來自其他國家的援助。
當然了,現在對美國來說,有一個必須要選擇的難題,那就是是否將海軍集合起來?
戰爭爆發之後,對美國來說宛如生命線的巴拿馬運河是肯定保不住的。
巴拿馬運河距離美國太過遙遠,美國也不可能動用大量的陸軍來保護巴拿馬運河。
這也代表著戰爭爆發之後,美國東西海岸的交通要道就會被封鎖。
喪失了巴拿馬運河之後,美國太平洋艦隊和大西洋艦隊就會陷入各自作戰的狀態。
本來海軍就已經劣勢了,要是再分成兩部分,海軍就根本沒有獲勝的希望。
聯合軍隊只需要拖住大西洋或者太平洋的一支艦隊,動用主力圍剿另一支艦隊,就能夠輕鬆的透過分而殲之的方式,消滅整個美國的海軍。
可偏偏美國沒有太好的方法。將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艦隊聚集起來確實能夠加強單支艦隊的實力,但換來的是另一個大洋海防實力的大幅度減弱。
全面防禦大西洋,太平洋還有著澳大拉西亞這樣的強敵。但如果全面防禦太平洋的話,大西洋的歐洲聯軍可就輕易地攻破華盛頓了。
海軍怎樣調集已經成了最大的難題,因為怎麼做都是錯的,怎麼做看起來都不可能讓海軍具備優勢。
當海軍陷入劣勢之後,美國實際的局勢已經變成了被四面夾擊,這場戰爭的結果還沒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在美國人無法保住巴拿馬運河的前提下,美國人怎麼做都是徒勞的,無非也就是拖延戰爭結束的時間而已。
但對於現在的聯合軍隊來說,最不缺的也就是時間。反正打敗美國之後有大把的資金,有大量的人口可以壓榨,倒不急於短時間內的資金消耗了。
雖然看起來巴拿馬還被美國人掌控,但巴拿馬運河的防禦力量連中美洲各國的聯軍都對抗不了,更不要說對抗聯合軍隊了。
果不其然。
在英法澳的示意下,中美洲各國組建了將近五萬的聯軍,浩浩蕩蕩的開拔向巴拿馬運河,意圖已經十分明顯。
在1928年7月1日,戰火終於率先在巴拿馬運河附近點燃。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