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對於這些汽車公司來說,想要進入新的汽車領域還是比較困難的。
這就相當於後世的法拉利去造普通家用轎車,會讓人覺得掉價。普通家用轎車公司去造豪華跑車,又會讓人覺得有些異想天開。
這麼一改動之後,澳大拉西亞國內的汽車品牌倒是多出了不少。
相信澳大拉西亞人以後算是有福了,買汽車的選擇也變得很多。
更重要的是,這些汽車企業大部分股份都是王室的,這也代表著汽車企業基本不會出現問題,就算出現問題也絕對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被解決。
換句話來說,民眾們購買汽車時也不用擔心質量和質保問題,畢竟王室的企業自然關乎到王室的名聲,沒有人會拿王室開玩笑。
阿瑟更高興的,其實還是那幾十家化工企業在澳大拉西亞紮根。
或許是看到了拜耳集團的大動作,和拜耳集團同為德國化工巨頭的巴斯夫公司也不甘示弱,選擇在澳大拉西亞紮根生存。
不過相較於只是開設分公司的拜耳集團來說,巴斯夫公司做的就比較極端了。
或許是因為忍受不了德國社會的混亂,巴斯夫公司幾乎是舉家搬遷到了澳大拉西亞,德國國內只留下了基本是空殼的總公司。
對於這樣一家化工巨頭幾乎是全部搬遷的舉動,阿瑟當然是要予以支援的。
巴斯夫公司拿到的聖阿瑟堡附近的地皮都是最低價,並且還拿到了王室銀行300萬澳元的無息貸款。
當然,和拜耳集團一樣,王室的入股環節肯定是逃不了的。
畢竟作為一家化工巨頭,這在任何國家都是相當戰略和重要的企業,不將其國有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不過阿瑟也沒有貪心,這次的入股環節還是叫上了政府,算是王室和政府一起入股巴斯夫公司。
王室用100萬澳元的資金換取巴斯夫公司10%的股份,政府用150萬澳元的資金以及提供土地政策方面的支援換取20%的股份。
雖然王室和政府加起來也只有巴斯夫公司30%的股份,但也絕對不算少了,至少不會讓巴斯夫公司亂搞。
如此一來,澳大拉西亞在化工方面就有了兩大巨頭拜耳集團和巴斯夫公司,化工方面的研發能力也算來到了世界一流。
再加上已經上千甚至數千家的中小型化工企業,澳大拉西亞在化工方面也算是初具規模,至少不再是缺點了。
為了讓一切都變得更正規化,阿瑟也成立了澳洲電氣公司,由王室和政府100%持股。
其中王室出技術,佔股45%,政府出資金和各種政策扶持,佔股55%。
阿瑟將之前所有電氣方面的企業全部併入澳洲電氣公司,讓澳洲電器公司負責澳大拉西亞的全面電氣化。
電氣方面掌握在一家純國企手中還是比較放心的。王室和政府各持股將近一半,王室也能起到監督政府的作用,避免純國企企業將來出現貪汙的現象。
當然,作為國家持有的企業,澳洲電氣的掌舵者也就變成了非常重要的人選。
因為阿瑟的高威望,這家新的龐大公司的負責人的人選自然是由阿瑟說了算的。
雖然沒有名義上的等級制度,但澳洲電氣公司的總經理級別也絕對很高,基本上在州長以下,市長以上了。
電氣公司的盈利能力阿瑟是不會懷疑的,畢竟伴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用電的電器會越來越多,居民的用電需求也會不斷的上漲。
甚至將來單憑澳洲電氣公司,就足以讓政府的收入再上一個級別。
王室在諸多汽車企業,化工企業和電氣公司的投資中也能迎來大量的回報,甚至阿瑟已經無法估算王室將來所擁有的財產數量,甚至可能要用多少個世界500強來衡量了。
這也代表著不管是不是王位的繼承人,阿瑟的後代都能分到相當一大筆財富,一輩子衣食無憂是完全沒問題的。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