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東部的太平洋領地和紐西蘭,澳大拉西亞只需要防守西部的印度洋,本土就根本不可能有風險。
徹底拿下荷屬東印度,代表著澳大拉西亞的本土如同美國一樣變得十分安全。
甚至在美英爭霸的前提下,美國人國土的安全性還不如澳大拉西亞。
美國人的南北可是有著加拿大這個忌憚美國的自治領和仇敵墨西哥的存在,而澳大拉西亞沒有陸上鄰國,海上鄰國也只剩下英國的海峽殖民地,自己掌控的大蘇丹國和菲律賓,安全程度毋庸置疑。
最終的結果也很明確了。努爾·布拉迪·哈卡拉和穆罕默德都是聰明人,自然不可能違背澳大拉西亞的暗示,選擇其他的島嶼。
其他的土著雖然不願,但目前的局勢已經是他們根本無法反抗的,也只能被迫接受全族必須遷往加里曼丹島的事實。
當然,為了安撫這些土著,戴澤部長也秉持著打一棍子給個甜棗的精神,適當性的給了這些土著蘇丹一些好處。
其中包括第一個完成全族遷移的蘇丹國,獲得價值200萬澳元的糧食的資源,以及那些被剿滅的土著勢力的一部分人口。
第二個和第三個分別獲得100萬澳元和50萬澳元的糧食支援,用名次來鼓勵這些土著蘇丹國儘可能將人口全部遷移到加里曼丹島。
而最後一個完成全族遷移的土著蘇丹,則會喪失第一次被選舉為大蘇丹的權利。
這也讓一些想要成為大蘇丹的蘇丹不由得打起了精神,雖然不願意遷移到加里曼丹島,但其他人都在遷移的同時,自己也不可能沒有行動。
當然,為了給土著一個底線,戴澤部長宣佈土著的遷移時間為三年。
三年後的1928年11月,任何停留在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的土著將視為暴亂分子,會遭到澳大拉西亞軍隊無差別的攻擊。
為了提高這些土著轉移人口的效率,戴澤部長也表示澳大拉西亞會提供運輸船,將會不斷的來往於蘇門答臘島,爪哇島與加里曼丹島,幫助這些土著蘇丹轉移人口。
目前僅存的土著勢力有梭羅蘇丹國,日惹蘇丹國,站碑蘇丹國,亞齊蘇丹國,庫臺蘇丹國,布隆岸蘇丹國和三發蘇丹國。當然,還有穆罕默德共計八個土著勢力。
這八個土著勢力如何平均的在加里曼丹島進行分配,也成了這些土著之間爭議的事情。
庫臺蘇丹國和布隆岸蘇丹國的面積是比較大的,再加上他們本身就位於加里曼丹島的原因,因此需要割讓一部分土地出來,來補償那些舉族遷移的蘇丹國。
戴澤部長的命令他們不敢不從,不過他們也會獲得一批糧食的補償,以及那些被滅亡的土著勢力的人口,來均衡幾個土著勢力之間的人口差距。
這也是阿瑟的平衡政策,儘可能減弱這些土著蘇丹之間的實力差距,確保某個蘇丹不會一家獨大,從而壟斷大蘇丹的職位。
好訊息是,這些蘇丹國的人口其實差距不大,基本都在一兩百萬左右,軍隊也只有一兩萬人。
那些被滅亡的蘇丹國的人口也就成了吸引這些蘇丹國的好處,憑藉著這些可以自由分配的人口,澳大拉西亞也能更好地掌控這些分散的小蘇丹國。
在各蘇丹國沒有完成遷移之前,這個大的蘇丹國的內政由澳大拉西亞協助管理,確保各蘇丹國之間的和平。
這些土著國家根本沒有拒絕的實力,為了那些人口,他們也不會拒絕。
畢竟土著與土著之間最大的實力差距就是人口。他們的科技和知識水平差距並不大,人口就是提升他們實力的最大因素。
哪怕是最為特殊的穆罕默德,此時也想要獲得一些人口來加強自己的地位。
因為他只統帥了一個旅,並沒有任何的人口基礎。沒有人口就沒有收入和糧食,能不能養的起軍隊都是一個問題。
這也代表著,他必須建立屬於自己的土著勢力,才能養活自己的軍隊,順便謀求更高的地位。
好訊息是,相較於其他比較純種的土著來說,他的手下大多都是混血人,也就不用擔心他們會叛變到其他的土著勢力。
畢竟混血人無論在荷蘭還是在土著之中都是比較特殊的,甚至誇張一點來說,這是被雙方都瞧不起的人種。
要不是穆罕默德統帥的軍隊還是有一定的戰鬥力,恐怕他的軍隊早就被那些土著蘇丹瓜分了。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