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9月25日,荷屬東印度總督迪爾克向東印度頒發了全體戒嚴令,要求凡是遵從荷蘭統治的土著必須呆在所在城市,不得以任何藉口前往其他城市。
不遵守這一條命令的將被視為暴亂者,荷蘭軍隊可以不用遵循任何命令直接擊殺。
同樣也是在這一天,荷蘭軍隊和土著軍隊在巴達維亞城外展開了激烈交戰,雙方炮火聲連天,如果不仔細觀看,還真的以為是一場曠世大戰。
但實際的交戰現場卻讓澳大拉西亞不少的情報人員有些咋舌。
這雙方與其說是猛烈的交戰,不如說是一方對一方進行簡單的屠殺。
巴達維亞駐守的幾個師還是比較有水平的,在正面防守時發揮出的戰鬥力遠遠超過進攻的土著軍隊。
如果不是土著的數量實在太多,恐怕雙方的攻守局勢會瞬間變換,荷蘭軍隊會成了反攻的那一個。
也正是在此時,穆罕默德接到了迪爾克總督的命令,軍隊駐守在了巴達維亞的東南方向,成為巴達維亞城外到城市的第二道防線。
雖然允許穆罕默德的軍隊參加這次攻防戰,但迪爾克總督也是有心眼子的,並沒有讓穆罕默德駐紮到最前線,來防備他在戰爭中獲得太大的功勳。
這也讓穆罕默德的軍隊處在巴達維亞和前線的中間,可以很快支援到前線,但也可以很快撤回到城內。
穆罕默德心裡何嘗不知道迪爾克總督的想法,但已經確定叛變到土著一方後,穆罕默德對於這樣的排斥做法也就不在意了。
甚至仔細思考,駐紮在前線和巴達維亞中間也是有好處的。迪爾克總督貪功冒進,將絕大多數軍隊都派遣到了前線防守,巴達維亞城內的防守力量是很虛弱的。
作為距離巴達維亞最近的軍隊,在土著軍隊吸引荷蘭軍隊大部分注意力的前提下,穆罕默德有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直接突襲巴達維亞,控制荷屬東印度政府,隨後和土著軍隊包圍前線的荷蘭軍隊,徹底擊敗荷蘭殖民政府。
雖然這個想法看起來非常瘋狂,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荷蘭軍隊圍毆。
但這對立志要成為土著掌控者的穆罕默德來說已經不足為懼,不經歷大風險,又怎樣才能實現自己的野心呢?
想到就要做到,穆罕默德立即拿起了巴達維亞附近的城防圖。
雖然並不清楚迪爾克總督具體的佈防情況,但巴達維亞到底有多少軍隊,以及這些軍隊在第幾道防線穆罕默德還是清楚的。
巴達維亞的駐防軍隊大約有兩個師一個旅和少量的總督衛隊。這兩個師全部被派遣到了前線,穆罕默德自己的軍隊就是那個旅。
這也代表著,只要迅速擊潰少量的迪爾克總督的親衛,就能夠很快掌控巴達維亞的局勢。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穆罕默德還是緊急聯絡了埃裡克,要求一部分的武器裝備支援。
當然,普通的武器穆罕默德是不缺的。他所要求的武器裝備的支援,其實是一些重火力武器。
以最壞的打算,如果偷襲巴達維亞失敗,依託著這些重火力武器,集合所有土著的軍隊,還能再打一場攻防戰。
這也是穆罕默德的真實想法,不管怎麼樣都要攻下巴達維亞,那如果偷襲就能成功的話,自然要儘可能避免人員的傷亡。
至於對軍隊的掌控程度,穆罕默德還是比較放心的。因為本身就被排斥的原因,穆罕默德的軍隊對迪爾克總督也有些許不滿。
更重要的是,這支軍隊中純種的荷蘭人很少,更多的是荷蘭和土著的混血,還有一些看起來忠誠於荷蘭的土著。
作為他們的主將,穆罕默德都被歧視,更不要說這些只是普通士兵和低階軍官的混血人了。
要不是穆罕默德一直壓制著,恐怕這支軍隊早就爆發不滿和譁變了。
現在要是穆罕默德宣佈反攻巴達維亞,至少會有大半的人支援穆罕默德的決定。
至於剩下的人,只要放任那些荷蘭人離開,相信其他的混血和土著會有更加聰明的想法。
為了儘快攻克巴達維亞,埃裡克對穆罕默德很是支援,很快就運輸來了一批重武器,包括20門火炮和20挺重機槍,其中還有一門澳大拉西亞自己研製的機關炮,作為火力壓制完全足夠了。
9月28日,外圍的土著對巴達維亞的防禦陣地展開了猛烈進攻。因為澳大拉西亞方面的要求,土著軍隊幾乎傾巢而出,四萬多的軍隊浩浩蕩蕩地向著前線衝鋒而去。
土著的全面進攻對荷蘭軍隊來說也是需要重視的。哪怕是四萬只豬也要屠殺一段時間,更不要說四萬多個活生生的人了。